“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今年,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二车间的智能制造班组获得省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表彰,该班组攻克智能制造诸多难题,建成建筑钢结构行业首条重型H型钢智能制造生产线,并投身“战疫”,为深圳、香港等地快速建起应急医院“抢下”宝贵时间。
华乐派出所自建所以来,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派出所”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2个,队伍先后有2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人获评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小班组大能量,精耕细作创辉煌。广东风华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冠华分公司测试车间检测组是片式陶瓷电容器生产线质量保障工序重要的“守护神”。近年来,检测组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积极发挥了工人先锋队的主力军作用,为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汕头市委值班室是市委的情报信息中心、应急处置平台、日常运作中枢,承担下情上达、上令下传、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重要职责,为市委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夯实服务保障。
荣誉的背后承载的是责任与担当,也传递着广电城市服务集团干部职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裴佳敏表示,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近年来广电城市服务在实现经济任务的同时,还用自己的力量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着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张重阳的工作,是给网轨检测车(以下简称“轨检车”)和钢轨打磨车做好检修维护。“如果说检测设备是地铁的‘医生’,我们就是这些检测设备的‘医生’。”
“一块平板在灯照下也只有一点点小瑕疵,但钣金就是需要把这一点点瑕疵都去除。”在外人看来,钣金工作异常枯燥。叶世远却认为,钣金是一门技术活,考验着钣金工的耐心及技艺。
尽管现在调律可以依靠电子仪器,陈德然仍坚持手工调音。他认为,钢琴是有灵性的,用电子仪器调准的键音固然准确,却未必能让弹奏的音色达到最佳。手工调音比机器调音,多的就是机械之外的“匠魂”。
许炽光,祖上三代都绣广绣,到他已是第四代,他也是目前广绣里最后一位“花佬”。从六岁入行成为“花佬”,到如今年近九旬。许炽光这样形容自己对广绣的感情:“绣起花来,我好像可以不用吃饭一样。”
廖菲是资深的水下机器人操作手,每年的操作时长均超1000小时。“一般左手控制前后左右和转弯的水平移动,右手控制上浮、下潜的动作,就和开直升机一样”。在他看来,这不光是技术活,更是一种修为,他可以乐此不疲。
能用叉车开瓶盖、穿针引线、叠红酒杯;多次夺得全国叉车冠军,刷新多项叉车技能吉尼斯世界纪录,多次登上央视舞台;格力电器为他拍摄纪录片,成为千万工人心中的榜样和传奇……曹祥云是名副其实的“叉车大王”。
在圈内,马可是有名的服装设计师,是参加巴黎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第一人”,她创立的“无用”是闪耀在巴黎时装周的中国品牌。
黄贵松回忆当时的困境,“无资料可借鉴,无经验可学习,全靠自己摸索。”他带领项目组几十人,没日没夜地研发。仅仅是触屏层内不能产生气泡的难题,他们就经过200多次试验才克服。两年多后,团队研发触摸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电容式触控屏终于烙印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纯棉纱线的细度极限在哪里?我一直有个心结。”2013年,何小东带领团队,连续200个日夜奔波于实验室与一线车间之间。面对难关,他们优化工艺、改造设备,终于成功地将7根棉花纤维相对连续地排列成所需的纤维束,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液压有问题,找老黄。”这是韶钢工人们的一句口头禅。多年的工作经历,练就了“老黄”对液压设备超乎常人的熟悉:别人找不出的故障源头,他靠听就能准确找到故障点,并且“对症下药”。
三十多年来,他见证了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并从研发中找到无限的乐趣。他从技术员一路成长为特批的高级工程师,是智能家居领域名副其实的“超级玩家”。
从港口机械维修工,转行为机车修理工,杨向东当年是“半路出家”。为了尽快上手,他记录了30多本工作日记,日常反复揣摩。此外,他“啃”图纸,学理论,向老师傅“偷师”,渐渐练就了“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耳听”就能判断出机车故障的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