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工会7月22日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2024年上半年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5期共724个名单。
2024年9月起,深圳市总工会统筹全市各级工会教育培训资源,针对深圳职工的现实需求,精心策划推出公益性学习平台“深工夜校”。
广东省总工会自2024年起每年投入1000万元,按照统筹协调、特色鲜明、职工满意理念,构建体系完整、运作规范、广泛参与的职工文体活动体系,全力打造“广东职工文体汇”品牌。
广东深圳市总工会围绕“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总体要求,强策划、重创新、树品牌,于2021年创建“深圳职工音乐节”“深圳职工体育节”“深圳职工文化节”。
传承维护了广东百年红色工运资源、全面梳理了南粤产业工人奋斗历史、直观展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成就。
一是关爱职工,夯实思想政治工作基础;二是寓教于乐,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三是责任公益,拓宽思想政治工作途径。
《滚烫年华》是广东职工文艺工作又一精品力作,是广东工会与时俱进探索职工文艺创作、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代表性案例。
截至目前,已播出思想引领、职工服务等7类内容合计100期,总时长约150分钟。
传递工会声音,讲述职工故事,弘扬“三个精神”,在打造有温度的“三工”作品道路上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劳模工匠代表身着工装亮相,倾情演绎,用歌声唱响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组织五大创新联盟、27个公司级创新工作室、30个基层蓝领创新工作室与288个班组开展结对帮扶创新创效、专项劳动竞赛、团队课题攻关、班组级岗位创新成果转化、同行企业交流学习、最佳实践案例发布等岗位创新创效活动,营造全员创新氛围。
近年来,中山市总工会通过“香山工匠杯”“超级工人”等品牌赛事,以及“创新交流大会”等活动,有效提升了职工技能水平,促进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壮大。
深圳市总工会依托智慧工会平台,秉持“服务项目化”理念,创新“五个一”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工会杯”普惠服务项目设计大赛,推动普惠服务项目多起来、活动质量高起来、平台影响大起来。
通过组织竞赛,项目连续7年超额完成投资、进度计划,开工至今无安全责任事故,连年全省安全质量综合评比排名第一。
研修班旨在加快推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提升两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活力。
广东省总工会深入推进“劳模工匠助企行”,创新点线面结合工作模式,在建好一个平台、完善两个资源库、配套三项机制、组建四级服务队基础上,积极发挥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示范引领作用。
计划到2026年底将培育推选10名大国工匠、50名南粤工匠、300名羊城工匠和一大批区级行业企业工匠。
广州工会与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广州工作组紧密配合,紧抓机遇,开展劳模、优秀技术工人和先进职工疗休养协作。
近年来,广东广州、贵州黔南州两地工会聚焦广绣、黔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平台、育人才、聚资源,助力两地非遗发展。
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广东省总工会组织省、市、县、区、镇五级工会干部和劳模工匠共同植树,建成一批“劳模林”“工会林”。
自2023年4月揭牌以来,累计开设40门课程106个班次,培训职工5000余人,成为职工“没有围墙的工会大学校”。
聚焦培养制造业人才,联合高等院校开办免费本科学历提升班,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技术队伍,助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建二局(广东)建设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双导师带徒”培养机制,助力员工快速成长,实现新入职员工业务技能、思想教育“双提升”。
公司坚持“留下来、发展好、稳得住”的人才理念,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培养一支稳定就业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5月30日,《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由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于7月1日起施行。
光明区总工会搭建“三大平台”,推动职工“五小”成果创新竞赛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
福田区总工会为提升职工素质,推出了“福工学堂”教育平台。
中山市总工会聚焦制造业数字化升级,通过“六个支撑”培育“数字工匠”,形成“五步变革法”,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
集团近两年累计征集建议26574条,已实施10142条,净效益超3亿元。
龙岗区总工会创新探索“就近与亲近”“远端与远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两近两远”平台货运司机入会工作法,达到了“对司机好、认工会好”“有困难就帮、有诉求就帮”的“两好两帮”成效,仅一个月时间发展平台货运司机会员超1500名。
龙华区总工会“三步走”建设“骑手友好生态城区”,守护劳动者的权益与幸福。
广州市总工会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积极探索实践新业态民主协商新路径,指导基层工会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点确定协商议题,结合实际分类开展协商,取得成效。
湛江市总工会全面铺开“平安夜访”工作,推行党员干部晚上“组团”下沉到村(社区),联动各地党委、政府,一体化推进货车司机入会工作。
全市共发展外卖骑手会员达5.5万人,其中饿了么骑手会员近万人。
近年来,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立足“服务型工会”建设,积极打造“工”字号阵地的“三新”路径,为“新湾人”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巢建家”,让工会温暖触手可及。
近期,深圳依时货拉拉科技有限公司工会召开首次省域协商恳谈会,推动货运平台企业建立与劳动者代表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
广州市总工会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功举办首届“羊城工匠杯”职业健康技能竞赛,以“健康工作,快乐生活”为主题,这是广州市开展职业健康类别技能竞赛的首次尝试。
广东省总工会发布《关于开展集体协商建立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开展集体协商、建立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作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鼓励企业以提高技术工人薪酬待遇为重点与职工开展集体协商,努力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机制。
广东省总工会颁行《关于开展集体协商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开展集体协商、建立健全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作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
广东省总工会连续十年开展“工会二次医保”赠送活动,累计赠送资金达4.43亿元,惠及职工572.28万人次。各地市总工会配套资金超2700万元,形成全省联动的互助保障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广东深圳市总工会在全市87家工伤医疗定点医院全面推广工伤探视工作,探索出一条职工维权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广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积极打造“工”字号阵地的“三新”路径,服务“新湾人”和新业态群体,让工会温暖触手可及。
6月初,成功建成江门市首个工会海上移动驿站,目前累计建成移动驿站7个,覆盖渔业职工近3万人。
深圳市总工会创新推出“深工守护”综合保障服务项目,包括“E路守护”“家政守护”“建工守护”“环卫守护”四个子项目,为超过140万名一线劳动者,提供“事前预防+日常关爱+事后保障”的全周期服务。
广州市总工会针对西部脱贫地区距离远、求职成本高、用人单位难到场等情况,主动谋变采取有力措施,联动西部协作地市总工会,举办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专场活动。
近年来,汕尾市总工会坚持“党建引领、工会主导、部门联动、因地制宜、科技赋能”的思路,通过自建、共建、联建的方式,建设工会驿站186家,致力打造工会爱心阵地。
南沙区总工会以“规范化建设和民主管理分级培育”为切入点,力求破解基层工会建设标准不清晰、路径不明确等难题,取得良好成效。
珠海市总工会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突出“强基工程”建设,以评价促发展,不断巩固企业工会组建成果、提升企业工会工作能力、优化企业工会服务职能。
南沙街总工会创新性地打造“南小丫”舒心解压馆,汇集职工心理辅导、舒缓减压、咨询治疗一体化、专业化新型服务项目。
深圳坪山区总工会以“跳出工会看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干工会”的思路,拓展服务范畴,吸纳重点企业工会近50家,在全市首创企业工会联盟,加强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实现工会建设向实发力、企业管理向精问效、产业生态向优提升。
近年来,广东广州市总工会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组织健全、工作贯通、覆盖广泛的行业工会组织体系,与其他类型工会组织共同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会组织网络
广州石化把解决诉求作为思想教育切入点、抓班子带队伍着力点,持之以恒开展“解决小诉求、凝聚大力量”工作,引领思想、凝聚力量、广受欢迎、形成品牌。
“慧协商”以数字化为手段,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高质量发展主题,不仅提升了珠海市劳动关系协商工作智能化的水平,更在实质上促进了劳动关系双方的沟通与理解,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辟了新的路径。
广州市总工会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积极探索实践新业态民主协商新路径,指导基层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点确定协商议题,结合新业态行业实际分类开展协商,成效显著。
深圳盐田区港口物流产业是龙头和支柱,目前有企业3300多家,从业人员约4万人。
5月30日,由市三方四家创新打造的和谐劳动关系主题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职工群众参观。
江门鹤山市总工会成立中欧(江门)合作区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一年多来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150宗,调解成功率达93.48%,被评为2022年全国“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盐田因港设区,港口物流产业是龙头和支柱,盐田区高度重视港口物流产业劳动关系治理,以创建港口物流产业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全国基层样板站点为契机,组建劳动关系“百人讲师团”队伍,助推港口物流产业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
龙华区总工会聚焦职工所需、党政所盼,以“五级工会调解”作为优化维权资源供给的活力因子,充分发挥工会“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协调人、第一帮扶人”作用。
南海区总工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取得初步实效。
深圳宝安区总工会为有效应对辖区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持续增多形势,以石岩街道为试点成立“工会+劳动+法庭”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实行“调确一体”、缩短解纷周期,减少职工维权成本,助推法院诉源治理。
广州市总工会建设全国首个“税务+工会”社会保险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促进社会保险领域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化解,打造“工会枫桥”广州品牌。
广东省广州市总工会积极探索工会在劳动领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12345”工作法,推动工会工作法治化取得新成效。
白云区总工会创新打造“劳动维权+就业帮扶”全链条,实行跨部门协同联动,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职工就业安置难题。
深圳福田工会大力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体系建设,积极建立多方协同协作机制,不断强化企业劳动用工指导服务,切实有力且富有成效地推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作向深向实发展。
深圳坪山区总工会聚焦破解工作难题,全面推进劳动法律监督。
工联会在广州市总工会的指导下,以高处作业为主题发出首份物业管理行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公开提示函。
白云区总工会以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网络直播行业存在的不签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不合理等难点、焦点问题,发出全国首份网络电商直播行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加强行业用工规范引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广东省总工会第一时间向全省用人单位公开发布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提醒加强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保障职工安全和身体健康。
职工被拖欠工资,中山市市镇两级工会迅速反应,有效行动,通过《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推动事件稳妥处置,赢得职工好评。
创新性运用人工智能(AI)和虚拟现实(VR)技术为广大职工提供便携、自助的心理体检和疏导服务,服务职工超过1.3万人次,探索出一套普惠性、低成本、可持续的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新模式。
2017年开始,广州石化工会坚持“想办、真办、会办、常办”8字工作思路和“老大难急小,事事要办好”的办实事方针,持续开展“解决小诉求
“工会数字人”入驻10个园区和服务站点以来,访问量达到38.8万人次,解决各类问题8381个,多名职工通过“工会数字人”解决了劳动权益纠纷。
近年来,深圳市总工会积极探索工伤探视工作创新路径,加快推进体系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逐渐形成“逢伤必探、探后必访、热心主动、一键办理、分级分类”工作体系。
佛山市总工会持续关注职工婚恋需求,在解决单身职工的心理情感需求上下功夫,打造了职工鹊桥网等线上婚恋品牌。
广东广州市总工会聚焦提升基层工会女职委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2024年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女职工组织、最美女职工首席关爱官活动,并于“三八”妇女节期间集中发布。
近年来,广东省总工会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标准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多元化支持、动态化管理“四化”工作模式,持续推进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
“1”指区总工会牵头,“4”指打造4个特色专场,“N”指凝聚各方力量。
近年来,深圳市总工会以“五个强化”开展职工疗休养,推动“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文旅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自2023年以来,广东工会累计投入4.911亿元,组织3845批次50.4万名职工参与疗休养活动,疗休养消费7.896亿元。
2024年8月以来,广东广州市总工会向基层工会发放100万元职工疗休养优惠券,激励基层工会组织职工前往广州市12家职工疗休养基地开展疗休养工作。
通过打造“职工夜校”,使“职工夜校”不仅成为知识的殿堂,更成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前沿阵地,为职工点亮了一盏盏精神明灯。
自2023年4月正式揭牌投用以来,产促中心累计开设了40项技能课程106个班级,培训人数达4000余人;学员平均出勤率达94%,课程平均满意度达97分,共收到学员手写感谢信133封。
近年来,广州市总工会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创新思维,从源头参与立法、配备法律顾问、搭建协商平台、健全制度规范、强化部门联动五方面打好工会维权“组合拳”,筑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墙”。
中铁六局广州公司阳信项目工会持续立足项目施工生产实际,积极探索推行“员工代表制”,聚焦员工诉求、思想动态和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大讨论、大调研、大督办“三步走”活动。
中山市总工会积极拓宽工会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渠道,通过建设2个工会界别政协委员工作站和12个联络点,找准政协与工会工作的结合点,让工作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聚焦党政关切、企业关注、职工关心的民生实事,建立健全联系服务职工制度,打造精准联系服务职工对接平台.
版权所有:广东省总工会
【粤ICP备06019079号】 技术支持:南方新闻网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园横路5号 邮政编码:510110
电话:020-83874888;86153210(网站维护) 职工维权热线:1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