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27日,2025年广东省工会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经验交流活动在肇庆举行。全省21个地市总工会、10余家产业工会、20余家重点企业工会及省卫健委、省教育厅、高校、医疗机构代表齐聚端州,围绕“体系共建、经验共享、难题共解、品牌共创”主题,共探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新路径,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心动力”。广东省总工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袁子雅出席并讲话。
袁子雅指出,广东工会已构建“省-市-县-基层”四级心理服务机制,形成“党政领导、工会协调、机构服务、职工参与”工作格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以6个综合性阵地为龙头、247个优秀项目为骨架、980场基层心理团辅为抓手,服务网络持续扩容,累计惠及职工超300万人次,专业力量不断夯实。针对服务精准性不足、区域发展不均等问题,她要求,建强专业队伍、优化“订单式”供给、整合社会资源,聚焦大湾区高新产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打造专属服务品牌。
作为活动核心环节,11月26日的“打造湾区特色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圆桌讨论,邀请了省卫健委、省精神卫生中心、华师心理学院和省工人医院的心理专家参与。各方围绕大湾区职工群体特征,聚焦服务创新与区域协作,提出衔接公共卫生体系、建立高压行业风险干预机制等务实建议,明晰特色服务落地路径。
活动期间,省精神卫生中心何红波、中山大学佐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贾艳滨等专家,分别围绕“服务现存问题”“能力提升路径”“典型案例分析”作专题授课;参会人员分三组研讨技能大赛优化、难点破解等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共识。
下一步,广东工会将整合各方经验,推动职工心理服务从“普惠覆盖”向“精准滴灌”升级,筑牢职工心灵守护网,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心动力”。
创新实践
心理健康服务6大典型案例为全省提供实践样本
在2025年全省工会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经验交流活动中,广州市黄埔区总工会、深圳市总工会等6家单位分享创新实践,其典型案例为全省工会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深圳市总工会打造“市-区-街道-企业”四级网络,依托“深i工”平台服务超10万人次,41个项目获评省级优秀项目。珠海市总工会投入近100万元,为1800名一线职工提供“身心双检”,开展花艺疗愈等特色活动,12个项目成省级示范项目。肇庆市总工会全年开展心理活动231场,覆盖职工10万人,建立41人专家智库,创作心理剧并参编专业丛书。广州市黄埔区总工会构建“心理科普+人才培育+咨询干预”体系,推行“企业点菜、工会配菜、专家做菜”模式,服务职工超8万人次,培育287名企业心理关爱员,指导8家企业建成“本企化”服务体系。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工会构建“1+3”支持系统,将心理服务融入高压岗位职工职业周期,开设24小时热线,员工幸福感连续三年居央企前列。广东省工人医院作为省级测评基地,每年为3万名职工筛查心理状况,2025年已服务2.2万余人,覆盖18个地市,创新“三级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