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社厅: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核心 加快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2022-01-21 来源:广东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分享:

  近年来,省人社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技工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大力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着力培养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劳动者大军。目前,我省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35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6万人,占比33.6%,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主要开展以下4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三项工程,稳定就业大局促进产业发展

  高规格成立广东省“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领导小组,推动两办出台“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高质量发展意见,把高质量实施三项工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举措,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落地落实。以解决就业“大问题”满足民生“大需求”为出发点,完善“粤菜师傅”培训、考核、标准体系,满足群众健康饮食需求;实施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南粤家政”培训项目,解决家政从业人员供给不足问题。“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带动就业创业203.35万人次。开通三项工程就业创业融资审批快办通道,加大技能人才基层就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力度。打造“广东技工在线”网络平台,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店。推动相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院校共同组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技能人才培养评价联盟,构建人才培养主体、评价主体、用人主体共同参与的技能生态。目前,三项工程已成为我省就业、技能服务的重要品牌。

  二、优化完善表彰激励机制,提高产业工人待遇畅通技能成才通道

  创新技能导向激励机制,全力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凭技能晋升、凭业绩定薪的激励制度,实施工资激励计划,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及时发布各类劳动者及技能人才工资价位,促进合理提高产业工人工资收入水平。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将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扩大到工程、农业、工艺美术等多个领域。加大技能人才表彰力度,健全竞赛激励机制,对获奖选手给予奖金、授予荣誉称号、晋升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多重奖励,提高一线产业工人在各类评选表彰活动中的比例。组织开展“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评选,目前,我省高技能人才中“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6人,“全国技术能手”389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已纳入人才优粤卡服务范围,享受户籍办理、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优惠便利服务。

  三、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宽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空间

  建立健全终身职业培训制度,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普惠性、均等化。围绕我省实施十项重点群体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紧扣产业工人等重点群体培训需求,推动企业健全职工培训制度,积极开展适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以工代训等。今年1-9月,全省累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71.6万人次。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推广“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建设省级远程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夯实线上培训服务基础,优化线上培训课程资源,增强远程培训支持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全省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57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78家,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实训鉴定公共服务。

  四、技能竞赛屡创佳绩,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技能人才培养成长

  2020年,我省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胡春华副总理和李希书记、马兴瑞省长出席大赛开幕式。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大赛组委会的精心组织下,大赛取得圆满成功。我省94名选手获得32金13银11铜和27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金牌数占全国的37%,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居全国第一,取得办赛参赛双丰收。今年,围绕重大战略、重大产业,我省在肇庆、湛江、东莞先后集中举办了南粤家政、乡村振兴、新职业等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对技能竞赛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和工匠精神,引导广大劳动者进一步践行“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激励更多技能劳动者脱颖而出。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杨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