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省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为成立广东省总工会做好准备

2023-04-25 来源:《粤工征途》
分享:

把全省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为成立广东省总工会做好准备

——广东省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工作情况

陈能兴

  广东省总工会的筹建工作,是在广州解放后就开始的。当时负责筹建工作的干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党从香港调来的香港地下工运干部;二是抗战胜利后北撤、广州解放后南返的干部。

  在华南分局的具体安排下,林锵云和我负责筹建广东省总工会的工作;廖似光、余渭泉等负责筹建广州市总工会的工作。当时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华南分局的直接领导下,迅速把广东和广州的工人阶级队伍组织起来,摧毁旧工会,建立新工会;发动职工群众支援前线,接管企业,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

  1950年2月,我们在广州市厂后街60号二楼正式设立了广东省总工会筹建处。最早到省总筹建处工作的干部有:林锵云、冯燊、梁广、陈能兴、郑桥、张江明、关云、关海等。3月至4月间,广东省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5月,海南岛解放,支前工作结束后,省总筹委会从厂后街60号搬到曾作为广东省支前司令部的沿江西路149号原“永安堂”大楼办公(即现在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地址)。从1949年10月 14日广州解放起至1953年4月广东省总工会成立止,在党的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指引下,广东省总工会筹建处、广东省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以及全省各级工会组织,紧密结合当时党的中心任务,为正式建立广东省总工会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筹备工作,其中主要的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迅速将广东工人阶级组织起来

  广东一解放,在各地军管会的支持下,地方总工会筹备处、筹委会纷纷建立。在广州、汕头、韶关、湛江、佛山等市,省海员、铁路、公路运输、邮电等产业,顺德、江会(江门、新会)区、惠阳区等工会筹委会成立的基础上,1950年3月20日至4月4日,我们在万福路厂后街60号一楼礼堂召开了广东省第一次工会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潮汕、兴梅、北江、东江、珠江、粤中、西江、南路8个分区所属各县和广州市的代表共82人。会议决定加强对各地工会的领导,着重从政治上、组织上摧毁伪工会,提出了“争取在1年左右把全省工人阶级队伍基本上组织起来”的口号。会上,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正式成立了广东省总工会筹备委员会,选出省总筹委会委员32人,林锵云当选为筹委会主任,梁广、廖似光当选为副主任,陈能兴任秘书长。会后,省总筹委会即派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各地协助开展组建工会工作。

  在组织起来的初期,我们主要强调由上而下搭架子,反对关门主义。半年时间,全省共组织了职工28064人,占职工总数的21.1%,建立了80个县、市总工会,初步把全省工人阶级联系起来。1950年9月又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工人代表会议。这次会议提出组织起来、面向生产的方针,明确了工会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原则。会议指出要克服形式主义、组织系统混乱及行会思想的偏向,要求对基层组织进行整顿。会后,以潮汕、佛山、江门、顺德等地为重点,结合生产运动来贯彻会议精神。在这之后,经过宣传、贯彻《工会法》、抗美援朝、民主改革、“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和整顿干部队伍、清理内部、整顿基层、纯洁组织、集训干部等工作,由下而上地发动群众,分清了敌我界限,纯洁了工人队伍。国营厂矿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好。广州市总工会筹委会在“五反”运动中清洗阶级异己分子1000多人,吸收新会员15209人,涌现了工会积极分子4万多人。汕头市总工会原有会员32787人,经过运动,因不符合会员资格被开除的372人,停止会籍的116人,被扣押的反革命分子245人。广州铁路分局工会筹委会也改组基层工会百余个,完成整顿基层组织的工作。各地经过整顿,都重新审查了会员,在工人中培养了一批领导骨干,全省产业性工会和各地区办事处、各市、县工会、基层工会一层层建立起来,逐步形成一个全省性的工会组织网络。通过工会将各地、各行各业的工人群众组织起来了。在组织起来的同时,各级工会广泛宣传党和人民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并以“劳动创造世界”、“谁养活谁”、“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为题,通过上大课、专题报告、有线广播、墙报、黑板报、业余宣传员及举办干部培训班系统学习等方式,在全省职工中普遍开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知识的启蒙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动员全省职工投入支援前线和各项政治运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反动统治遗留下来的旧制度、旧势力还很多,人民民主政权刚成立。在党领导下,工会组织积极动员广大职工投入各项社会改革运动,为保卫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而斗争。

  最初是动员工人群众协助政府接管城市,维持社会治安,肃清暗藏的敌特分子。湛江市总筹备处在政府接管城市时接管了8个伪工会的财产。广州市总工会筹委会取缔并接收了有会员数万人的广东机器工会等413个伪工会组织。1949年12月5日,广州市各业工人纠察队配合公安、部队紧急出动封闭全市地下钱庄,扫荡“剃刀门楣”,大大稳定了全市的社会经济秩序。各地也成立工人纠察队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接管工作。

  广东工人阶级在支援前线解放海南岛战争中表现尤为出色。1950年3月28日,广东省支前司令部第五处正式成立,人员由广东省总工会筹委会、广州市总筹委会和广东区海员工会筹委会的工运干部、华南分局机要班及南方大学50名学员组成。主要任务是到各地组织海员参加支援解放海南岛战争。五处干部还到武汉、香港和澳门去做动员工作。在雷州半岛,湛江市和徐闻、海康、遂溪等县的工人群众出动船只2470艘,船工民工 3090人。仅徐闻一县就动员10.7万民工修整公路 35O公里。湛江市东海岛船工王长英因一人动员70多艘船和300多名船工参战,并运载渡海先锋营1000多名指战员成功地横渡海南岛而为解放海南立下卓著功勋,被评为渡海特等功臣。在解放海南岛战斗中,广东工人阶级配合人民解放军共征集和装修了民用帆船 2666艘,动员船工 12000余人,民工966300余人,运输了大批物质,保证了部队的供给,胜利地完成了支援渡海作战任务。

  1950年11月,在中共中央和全国总工会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伟大号召下,全省各级工会组织职工掀起了一个抗美援朝高潮。工人们以工厂为战场,积极投入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加班加点,提前和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并节煤节电,为抗美援朝多作贡献。韶关铁路工人利用业余时间修复一辆弃置多年的、当时衡阳铁路管理局牵引力最大的机车,被命名为“抗美援朝号”。广州铁路局组织了23批、2776人的援朝大队奔赴朝鲜。大批青年工人参军和到军事干部学校学习。1951年5月1日,全省39个县、市近37万职工参加抗美援朝爱国示威游行。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民认捐飞机达22架,其中全省职工认捐的有10架。全省职工参加订立爱国公约的近10万人,参加拥护世界和平理事会签名的近15万人。

  在民主改革、整顿队伍、“三反”、“五反”等运动中,广东工人阶级更是一马当先,充分显示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在“镇反”运动中,各级工会通过报告会、控诉大会,揭露反革命分子的罪行,工人群众勇敢检举揭发反革命分子。广州市召开公审大会,公审了码头恶霸梁广成和大工贼、伪广东机总会主席李德轩,并判处他们死刑,大快人心。工人们无不拍手叫好,大放鞭炮庆祝斗争胜利。江门市总筹委会组织工人协助政府开展肃特、防奸、防火、禁烟、禁赌、查封地下钱庄等活动。1951年元旦早上4点半至6点半,江门各级工会组织的6000余人展呼队,分成若干小组跑遍全市,高呼口号,大造声势,吓得敌人闻风丧胆。在私营工商业界开展的“五反”运动中,汕头市工人店员有85-90%参加,检举不法厂商罪行达3万余件。广州市“五反”运动开展得更为轰轰烈烈,全市组织了一支6000多人的工人工作队深入各行业,发动20多万工人投入“五反”斗争。由1951年秋至1953年10月,广东省和广州市开展了肃清城市中封建残余势力的民主改革运动。最早的试点单位有广州市的码头、铁路、邮电和水电厂等。广东省以汕头、湛江、海口、江门、韶关、佛山、肇庆等6个省属市为重点。省总筹委会、广州市总筹委会及华南区海员工会抽调大批干部参加民改运动,深入码头、工厂,访贫问苦,扎根串连,发动工人与封建把头作斗争,废除压迫工人的各项制度。通过民改,清除了一批封建把头,纯洁了工人队伍,团结了广大群众,彻底摧毁了封建把头制度,建立了新的企业管理制度,使广大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工人们称赞民改是“第二次翻身”。民主改革确实锻炼了工会干部和工人群众。工人群众在运动中,经过系统的发动,进行自我阶级教育,阶级觉悟得到提高。在民改运动中培养了一大批工人积极分子,在工人中发展一批党团员。根据汕头、海口、佛山、江门、石岐、韶关、潮州等7个市统计,运动中培养积极分子9435人,占参加运动职工总数的24%至25%;在运动中吸收工人青年团员1669人,工人参加党的有119人。

  广东工人阶级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特别是民主改革运动,不仅发挥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保卫了人民民主政权,而且自身阶级觉悟不断提高,政治上不断成熟起来。

  全省职工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屡建奇功

  由于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及长期战争破坏,解放时从国民党手中接过来的城市百业调零,工人失业严重。我们在把职工队伍组织起来的同时,发动职工恢复和发展生产。广东工人阶级发扬了大革命时期的光荣革命传统,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这一历史重任。

  在广东各地解放过程中,各地工人群众踊跃参加抢修交通要道和交通工具,支援前线。铁路、公路运输工人夜以继日抢修铁路、公路和大小桥梁。特别是迅速抢修好琶洲桥、蒲圻桥及曲江大桥,对按期完成铁路、公路通车任务,起了很大作用。韶关铁路工人还利用汽车头改为轻便轨车,并扶起了英德河头出轨机车参加紧急军运。1949年底,粤汉铁路胜利通车,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亲自为之剪彩。

  1950年6月抗美援朝开始不久,东北第五机器厂马恒昌先进生产小组向全国工人发出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的挑战。广东各级工会迅速组织职工响应,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广州士敏土厂(即广州水泥厂)大窑安全运转连破全国纪录,提前完成生产任务,水泥质量居全国第一。广州西村电厂王生保生产小组修复二号汽轮机,使电厂的发电量增加一倍,该厂成为中南地区第一大型火力发电厂。至1951年8月全省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时统计,在抗美援朝爱国主义竞赛中,全省各级工会组织了167个厂矿开展竞赛,参加竞赛的职工达9497人,涌现了25个模范小组,486名劳动模范和409名模范工作者。

  1951年12月,毛泽东主席发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号召。省总筹委会迅速组织全省职工开展了大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这次增产节约运动结合“三反”、“五反”及民主改革等运动开展,取得很大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四家地方国营大糖厂在增产节约、劳动竞赛中,职工创造、推广了几项重要的技术革新和操作先进经验,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顺德糖厂创造了能改善全厂操作的“快速洗机法”。东莞糖厂创造了“快速煮糖法”。市头糖厂汽炉车间创造了“快速清灰法”。这些先进经验在几家糖厂中互相推广学习后,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广东砂糖质量居全国第一。除开展生产竞赛外,工会还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在国营、私营企业中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其中,建立最早以及召开过职工代表会议的企业有:省公路汽车修理厂、广州自来水厂、广州发电厂、广州士敏土厂、广州铁路局等几十家。在私营企业中,我们本着“发展生产,劳资两利”的原则,抓好调整劳资关系。广州成立劳资协商会议的就有振中烟厂、中一烟厂、榨油业、粮食加工业、协同和机器厂等60多家私营厂、店。据1952年9月统计,全省已处理劳资争议4762宗,有313个单位建立了劳资协商会议,签订集体合同154个,集体协议138件,单独劳动契约720件。由于劳资双方关系协调,使工厂产销日益好转。三年中,广东工人阶级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生产任务,为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全省工人阶级已基本组织起来。1953年4月,据87个县、6个市的不完全统计,全省635217名职工

  中,发展了会员359624人,占职工总人数的56.4%;国营厂矿职工入会的占75%以上。全省共建立基层工会3381个,组织员4690人。海员、邮电、盐业、教育、搬运、公路等产业已成立了全省性的产业工会。共建立5个省总工会办事处、6个直属市工会和所个县总工会。各级工会脱产干部共有1785人,不脱产干部47354人。三年中省、市、专区共训练了各级工会脱产及不脱产干部11348人。在各个运动中涌现出积极分子9422名,提拔为基层以上工会干部的881名,输送到企业行政当管理人员的 515人,有121人选拔为工程技术人员,有 3534人输送到党、政、团、群机关工作。至此,广东省总工会筹委会已为广东省总工会的成立做好了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在我国开始进入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时,1953年4月15日至22日,广东省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广东迎宾馆隆重召开,广东省总工会宣告正式成立,广东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本文内容摘自《粤工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