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工厂车间到精密实验室,从陆地制造到生命科学……一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深刻变革正在南粤大地有力推进。
日前,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评选结果揭晓。此次表彰,全国总工会注重推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对象,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重点产业倾斜,广东共有58名先进个人获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向“新”而行,向“高”而攀。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科技突破引领着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新质生产力”成为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如何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劳模工匠示范作用?听听这些来自广东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怎么说。
向“新”而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使命
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州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陈新文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于创新、质量和效率的重视,以及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
“将病毒学基础研究与新质生产力相结合,我们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创新、高科技、高效能等特征,为病毒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实验设备、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病毒学研究中涉及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突破和创新,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的质量和效率。”
2021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实验室正式成立。作为我国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国家级实验室,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使命与责任。陈新文充分发挥病毒学领域战略专家的重要作用,组织新冠病毒变异规律和致病机理的研究、疫苗和药物的筛选和评价,因时因势为国家疫情防控提供具体技术及政策建议,在国内率先构建支持新冠病毒感染的肺气道类器官以及肺泡类器官,揭示了新冠病毒致病的新机制,为药物筛选和评价提供了新平台。
“与传统的细胞培养模式相比,类器官能更好地用于模拟器官组织的生理、病理状态。我们在肺气道类器官和肺泡类器官鉴定了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靶细胞类型,并观察到细胞死亡等病理改变,发现病毒感染导致细胞代谢水平的改变。”陈新文介绍,类器官的本质是将具有干性潜能的细胞在体外进行3D培养,通过体外添加细胞因子诱导分化,这一模型可用于深入理解病毒感染致病机制并可成为可靠的药物测试模型。
成立三年以来,广州实验室在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中,不断向高处攀、向新处探、向深处行,诞生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成果。陈新文深度参与广州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顶层设计与系统布局,有力推动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组织实施和高效落实。
“劳模精神强调的是勤奋、敬业和奉献;劳动精神注重的是实干、创新和团队协作;工匠精神要求的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和专注细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作为科研人员的重要使命。”陈新文说。
创新驱动,用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工业迸发新活力
广东是工业大省,工业规模约占全国1/8,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其中15个规模居全国第一。近年来,以产业升级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传统制造业蝶变焕新激荡着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浪潮。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这一点和广柴股份‘责任引领,创新驱动,永不停步’的企业精神不谋而合。”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州柴油机厂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副部长余子炜说。
作为产业工人代表,余子炜从装配钳工学徒做起,勤学苦练、专攻术业,一路成长为企业工匠人才和技术骨干,更获得广州市技术能手、市优秀异地务工技能人才、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今年,获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表示,这是对自己十三年来坚持不懈、坚守岗位沉甸甸的一份肯定。
余子炜所在的公司广柴股份前身是协同和机器厂,创建于1911年,是中国柴油机制造业中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有着百年工业文化底蕴。“制造业发展的速度不像新兴产业那么快,以我们行业为例,从机床的改良优化到机器的设计开发、耐久试验,再到市场推广,整个过程的时间周期很长,复杂点的研发一般需要五到七年时间才能从图纸转化成实物。”余子炜介绍道,传统工业要发展,更要坚持自主研发,让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迸发新活力。
在他负责的国家工信部与科技部的大型船舶发动机项目中,经过长达五年的研试,研发出CS21/32高速柴油机和DM23G大功率气体发动机两项新产品,两个机型填补了国内1-2MW功率范围空白,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成功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和国外柴油机技术的封锁,建立了国产自主品牌。
2017年12月,作为主机厂主要调试技术人员,余子炜参与了国内第一艘油电混合拖轮“海港711”号调试。该拖轮与常规的拖轮在最大推力相同的情况下对比,可以实现主机功率下降15%-20%,能量综合利用率提高约10%,NOx排放降低75%以上,为绿色、节能、环保的新能源船舶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1年,“余子炜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作为工作室领衔人,余子炜带领团队进行改进柴油机新产品安装与耐久试验、柴油机技术攻关等工作,突破6项技术难题,取得6项实用型发明专利成果、成果转化293项。
“技术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质的蜕变过程。我希望能通过创新工作室调动各个部门的精英技术骨干力量,集思广益,在各自深耕的技术领域进行思维碰撞,也希望年轻一代能积极参与到技术改进和创新创造中来,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点带面,建设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同样身处传统制造业的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发动机分公司模具保全员余东方,扎根一线15余年,自学钻研数控技术知识,苦练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将工厂一线当学堂,机床设备当教材,产品工艺当师傅,成长为数控加工技术的领军人才。他凭着自身高超的专业技术斩获了多项技能大赛大奖,2020年获得“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2023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余东方说:“对于基层技能工人来说,新质生产力是一个‘高大上’的词语。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多是要在朴实、踏实工作的基础上,寻找技术的突破口,不断优化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去做。”这句话对余东方的影响特别深,在工作中他也一直贯彻这个信念。经过不断自学专业理论知识,反复推敲编程的操作技巧,余东方主持编写了一套自动测量的程序包,在生产加工中实现自动测量、自动补偿调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我的数控编程能力,取之于工作中,提升于工作中,现在回馈于工作中。”
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技术工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素质全面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数控加工技术的带头人,余东方牵头组建以数控加工为核心的工作室,培养出20多位获得各级技能大赛奖项的高技能数控人才。“在工作中我们会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模式,带动更多年轻人去钻研新的现代技术力量,带领他们找到工作的方向,成为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
现在,公司正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余东方首批参与公司新能源电驱总成试制工作,坚持自主创新,完成了《新能源电驱壳体自主试制》课题,为研发保质保量提供测试样件,创造了一周一件新样件的行业纪录。“对比以往依赖于外围供应商和厂家,现在通过自主研发新产品零件试制,一周一件的速度与旧时相比压缩到近1/8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截至目前,余东方先后完成了纯电多款壳体零件的试制加工,插混电驱总成壳体1W台产能夹具设计制作及产品调试工作,创造有形效益200余万元。
搭乘在新时代的快车之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仅是制造者,更是创造者,是新质生产力的最佳“代言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闪耀在每个角落照亮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五一”国际劳动节,向用汗水浇灌奋斗之花、奔跑在前行路上的劳动者致敬。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