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师徒,“一门”双奖

2024-05-20 来源:南方+
分享:

  5月17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召开,顶着一头白发的“80后”张伟作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表发言,深情诉说这段奋斗的岁月。2007年,张伟从大学毕业后就到了丹霞冶炼厂,如今已是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副总工程师兼冶金实验室副主任。

  今年,与张伟同样捧回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还有他的徒弟——丹霞冶炼厂综合回收车间萃取精炼工序大班长廖文讯,此前,他在广东省现代制造业企业班组长综合管理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劳模”师徒、“一门”双奖成为会场上的佳话。

张伟(中)、廖文讯(右一)一起攻关。受访者供图

张伟(中)、廖文讯(右一)一起攻关。受访者供图

  “不仅是师傅,更像是哥哥”

  2007年7月,张伟毕业来到丹霞冶炼厂,从基层技术员这一岗位开启了他的金属冶炼生涯。

  17年来,张伟以生产技术瓶颈为重点课题,先后到净化车间和综合回收车间任职,致力于湿法炼锌及镓锗综合回收工作。

  镓锗作为新兴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含量很少,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关键金属原料,被称为“芯片粮食”,但是萃取是个大挑战。“我们在工业化应用的过程中遇到过各种瓶颈。作为技术负责人,攻克难题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退路,只有拼尽全力去把事情做好,不断去学习,不断查资料、蹲现场、做实验,才能总结出一系列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方法。”张伟说道。

  2016年,在车间逐渐成长起来的廖文讯加入镓锗综合回收项目,成为张伟的团队成员。“张主任创新钻研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当年他带着我们反复实验,到了除夕还干到凌晨。”廖文讯回忆道。

张伟。

张伟。

  这股钻研到极致的劲头,也传承到了廖文讯身上。攻坚的300多个日夜里,廖文讯主动放弃休息时间,长期坚守生产一线。“那时候白天组织调整跟进生产,晚上就和工艺技术人员整理数据,分析调试参数,编写更新生产操作规程,几乎住在了现场。”再度谈起那段时间,廖文讯说得轻描淡写,但仍透露出当时的艰辛与不易。“我习惯了拼尽全力,再累也得干下去,看到萃取精炼段生产流程正式打通、工艺得到优化的时候,一切辛苦都很值得。”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7年上万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实验后,张伟团队先后解决了溶液杂质与目标元素的分离纯度问题、萃取有机组分配比问题和控制工艺参数等一系列问题,镓锗萃取率超过了98%,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把这种传帮带的传统延续下去”

  在去年11月举行的2023年广东省现代制造业企业班组长综合管理技能竞赛中,155名优秀选手开展了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廖文讯以个人总成绩第一斩获一等奖。

  尽管有着全国有色金属行业班组长综合管理技能竞赛的参赛经验在先,但面对更短的备战时间和更大的期待,其时,廖文讯仍然感觉压力很大。“我感觉很紧张的时候,不是想找家人,而是想找张主任。”谈起张伟,廖文讯充满感激之情,“张主任比我们大四五岁,在技术上比我们积累深,在生活上也常关心我、开导我,他不仅是师傅,更像是哥哥。”

廖文讯。

廖文讯。

  “我刚到厂里,幸运地遇到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技术,更学到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职业精神。如今,我想继续把‘师带徒’的传统延续下去,为行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谈起这份传承,张伟说道。

  近年来,依托于“张伟创新工作室”平台,张伟先后组织开展了“职工大讲堂”“高师带徒”等创新职工培训活动,为企业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团队。据介绍,张伟带领工作室成员围绕锌冶炼过程中伴生资源镓、锗、铜、铟等有价金属综合回收项目,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揭榜问诊、解题攻关60余项,创效超过1.6亿元,使创新成果加快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些年,廖文讯也陆续为工厂培养一线班组长20余名,带领班组团队先后为工厂提出合理化建议30余项,实施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优化20余项,并成功申创韶关市“青年文明号”、中金岭南公司“创新班组”等团队荣誉。

  “师徒携手,创新之路一起走!”张伟、廖文讯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