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创新工作室锻造出吊装技术“国家队”

2025-05-28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梁鸿杰
分享:

  近日,在中国能建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能建特种起重运输研究院”正式授牌。该研究院由中国能建广东火电及所属力特公司(机械化公司)牵头组建,将为我国吊装技术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广东火电的起重运输团队汇聚200余名技术精英,其中谢为金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林桐彪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团队的核心力量。

  林桐彪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林桐彪、谢伟雄为核心,他们在国际、国内吊装大赛中屡获佳绩。林桐彪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吊车先生大赛汽车吊冠军”等,谢伟雄荣获“中电建协首届吊装技能竞赛汽车吊个人赛冠军”“全国技术能手”。

  创新工作室打造技术引擎

  谢为金深耕起重运输技术领域多年,他坚信“知识就是力量”,坚持从书本汲取理论知识,向经验丰富的师父请教实践技巧,在实际操作中积累宝贵经验。凭借这份执着,他每年组织20多项研发项目立项。谢为金还积极与知名设备厂商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将两台2000吨履带起重机巧妙组合,打造出电建行业最大的SCC52000TM/3000t履带起重机,提升了我国大型设备吊装能力。此外,在他的带领下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超大型行走模块顶升机,满足了华龙1号核电先进建造技术需求,为核电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在工程现场,林桐彪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操作起重机如同大师创作,在百米高空精准吊运大型设备,参与多个核岛项目穹顶、风电机组及市政项目大件吊装,始终保持“零失误”。同时,他们毫无保留地将精湛技艺传授给徒弟,培养出一批批行业骨干。

  硬核成果推动行业升级

  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广东火电及所属力特公司在技术研发与应用上成果丰硕。公司取得70余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凭借这些成果荣获“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并连续13届蝉联“中国吊装10强企业(国有)”。面对工程管理难题,公司成立研发专班,开发施工机械数字化管理系统。该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的“数智化”,提升了设备安全管控水平和管理效率。

  在设备研发方面,公司与知名厂家合作成果斐然。全球首台“二合一”3000吨级履带起重机的诞生,满足了“华龙一号”先进性机组开顶法吊装需求;国内首台套1200吨行走模块顶升机应用于核电工程建设,解决了模块化施工、有限空间作业等难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为核电项目核岛关键主设备吊装提供了重要保障。

  超级工程见证行业担当

  多年来,广东火电凭借强大技术实力,在众多重大工程中创造奇迹。从1998年岭澳核电一期到2024年陆丰核电,23个核电穹顶顺利吊装;从16吨起重机到全球首台“二合一”3000吨履带起重机,实现装备技术跨越;从80吨发电机定子运输到港珠澳大桥3500吨钢箱梁大节段滚装运输,技术不断突破。

  在具体项目中,广东火电的创新能力充分彰显,如2020年,首台自升式海上风机安装平台完成80台风机安装,引领海上风电发展新高度。2023年,核电站核岛临时转运平台整体运输成功,实现国内核电行业首次重心高、吨位重钢结构整体运输。2024年,全球首台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吊装,再次刷新行业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