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公职人员兼职送外卖不应“被困于身份”

2025-07-29 来源:南方工报评论员 周昭健
分享:

  近日,四川遂宁公职人员孙先生经单位批准同意后利用业余时间兼职送外卖,引发舆论热议。这一事件火爆出圈的原因,在于大众认知中“体面光鲜衣食无忧的公职人员”与“被困算法手停口停的外卖骑手”两者的巨大反差。

  诚然,大多数公职人员的工作环境确实可以说是体面光鲜,但要说衣食无忧,则远不至于。反差感的来源,更多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公职人员“工作清闲、福利待遇好”的刻板印象。褪去公职人员身份这一光环,其实很多基层公职人员与我们普通打工人一样,身上背着房贷车贷、最怕工作群半夜响起、看着写满定期复查的体检报告却一直没有时间走进医院。以此,公职人员下班送外卖实则并不匪夷所思,更不应遭到口诛笔伐。

  于情,每一位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获取收入改善生活的劳动者,都值得尊重。即使是公职人员,只要兼职未影响其本职工作,也未与其本职工作存在业务及利益交集,那么无论是送外卖或是开网约车,都是其自由选择。

  于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公职人员开展副业需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等相关规定,并结合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副业性质综合判定。只要合规报备获得批准,公职人员兼职送外卖也并无不可。

  虽然于情于理公职人员兼职送外卖都不存在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事件引发的热议,除了新奇之外,还有大众对公权力滥用的担心。如现实中屡屡上演的“我是局长”类事件,不断消解着大众的信任,一旦兼职服务过程中出现纠纷,难免不让人有“公职人员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加以施压”的联想。因此,基于公职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兼职报备单位审核不能简单一批或是一禁了之,而是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在支持“劳动创造幸福”的同时,明确“兼职工作”与“本职身份”的界线。

  目前,公职人员兼职送外卖仍是零星个例,然而瞬间引爆的舆论反应提醒着我们,对于这一情况各有关方面需要做好事前完善制度、出台规范到事后信息公开、释疑解惑的准备。只要规矩立好了,大众认同了,自然慢慢就会见多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