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工会推动110家创新工作室做“盟友”

2022-04-12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黄细英 通讯员:张慧
分享:

  “去年,我们开展了4项5G技术课题攻关,创造效益达1.5亿元,如果没有5G技术创新工作室分联盟,这4个项目就不可能进展得这么顺利。”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邓艳梅谈起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连称“大为受益”。

  我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始于2014年,现有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1.16万家,其中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0家、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420家。经过8年多的运行,广东省总工会发现,靠各个创新工作室单打独斗,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本企业,创新成果辐射影响力受限、创新项目的多元化突破成为发展的瓶颈。

  去年8月,省总工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探索打造创新工作室的“升级版”,谋求实现创新工作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创新成效跃升,为劳模、工匠人才和广大职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切实发挥创新工作室集聚辐射效应,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

  联盟成立半年来,这些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的成员间是如何联动、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又取得了哪些成效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部分分联盟。

  共享平台技术创新资源

  联合攻关

  翻阅创新工作室联盟名单,记者看到里面包含110个成员,他们分别被列入教育医疗、制造业、海事港口、5G技术等12个分联盟。省总工会经济工作部负责人介绍,联盟成员以自愿加入且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创新工作室为主,根据“创新领域相通、创新目标相近、创新内容相关”的要求,结合行业产业上下游联系,组建形成分联盟。每个分联盟设领衔人1名,牵头开展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联合攻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事宜。

  5G技术创新工作室联盟就是电信领域针对信息化研究的一个组合。今年2月底,5G技术创新分联盟的劳模和工匠人才通过“云会议”进行“隔空对话”,确定了分联盟接下来的9大攻关课题,涉及5G应用创新、服务、保障、安全等领域。会上,各工作室纷纷抛出今年的研究方向,一起进行可行性分析,既避免了行业内重复,又提升了效率。

  “虽然我们的工作室成员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但我们沟通依然很顺畅、很频繁,微信群、电视电话会议等都是我们的沟通手段。”5G技术创新分联盟领衔人邓艳梅告诉记者,分联盟包含了电信系统的8个创新工作室,涉及运行大数据分析、通信网络运行、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等信息化领域,工作室成立以来,每个月都会利用公司的天翼云系统召开电视电话会议,8个工作室成员间针对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想碰撞。

  记者了解到,5G技术创新工作室联盟半年里,开展了5G技术课题攻关4项,创造效益1.5亿元,其他课题19项,创造效益5584万元,申报专利45项,荣获集体荣誉55项,12人晋升岗位创新能手。其中,邓艳梅创新工作室的《5G专线应用场景创新项目》一年降本增效3600万元;成员许向东创新工作室的《中国电信基于5G与AI的网联无人机智能系统研究与规模应用项目》,获得了2021年中国电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邓艳梅表示,针对这些课题,成员间会一起协同攻关,优势互补,突破职责和区域的局限,“遇到无法突破的问题,大家会进行头脑风暴,成果出来后,再把产品放到其他工作室所在地去验证推广。这时,分布在广东各地市的工作室优势就凸显了。”

  加入联盟,意味着可以共享平台不断增长的技术创新攻关资源。对此,港口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领衔人谢树鸿也很是认同。他的分联盟中有6个成员,涉及广州港和湛江港等单位。前不久,联盟成员参与编写的《港口集装箱智能理货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已通过专家终审,标志着全国理货行业首个集装箱智能理货团体标准诞生,填补了行业空白。

  跨界联盟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壁垒

  联盟的成员中,有不少来自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专业科研机构。这些成员被分配在不同的分联盟,企业与他们一起共建实训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操培训,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港口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中就有广州港技工学校的李志枌创新工作室。去年11月底,谢树鸿和李志枌两个创新工作室共同成立产教研示范项目,构建集研发、教学、技能人才培育一体化产教研示范基地。谢树鸿创新工作室提供产教研所需的技术和设备,李志枌创新工作室承担产教研人才培养,为港口理货培养专业人才。

  “在整个港口链中,理货的人才培养是空白的。”谢树鸿告诉记者,产教研示范项目的成立,可以发挥企业、学校、创新工作室三方主体作用,加快港口大散杂货智能理货系统创新研发和智能理货、智慧物流操作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经过学习,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上岗作业,免去了前期实习试用等环节。”

  在给学生们上课时,谢树鸿发现大家都以为港口理货行业要露天作业。“其实,我们也可以像白领一样,坐在办公室操作电脑就可以完成工作。”谢树鸿表示,下个月,这个项目将正式运作,到时将安排工作室骨干成员一周去上一天实操课,改变大家的认知,吸引更多人才进入理货行业。

  除了“校企合作”,联盟中也有许多“跨界交流”,他们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酒瓷文化创新工作室联盟给出了答案。

  “我们联盟里两家是陶瓷企业,一家是酒行业,陶瓷属于器物,酒厂需要酒瓶,需要营造酒空间给人更好的体验,我们可以形式上下游互补。”酒瓷文化创新工作室联盟领衔人唐奇解释道,成员间都是负责技术研发的,对于各自来说,其他两个工作室的成员,就变成自己的“外脑”。

  分联盟发起人中四位劳模均为佛山“大城工匠”,日常工作中,九江酒厂的崔汉彬、刘新益负责开发酒品,特地陶瓷的唐奇负责开发酒包装和饮酒器具,蒙娜丽莎的刘一军负责开发酒空间,大家一起提升酒类产品和陶瓷产品的产业竞争力,推动新时代下的佛山市劳模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

  在同一个地域,为他们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我们一个月会见面两三次,一起沟通交流设计、打样、生产等问题。”唐奇表示,春节前成员间团聚,大家就一起品“大师特酿酒”,这款酒的酒器就出自唐奇之手。目前,联盟已申请新酒品9种,酒器研发17种,相关酒文化产品4种,已获得专利3项,版权7项,培养高级技师7人,培养省大师1人。

  激励保障

  做好联盟幕后服务者

  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的成立与发展,也推动着各级工会创建各类创新工作室联盟活动。今年初,茂名市总工会成立百家十类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佛山市三水区总工会则探索成立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基地,把当地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合起来,持续开展一系列劳模进企业、劳模创新案例分享、劳模外出参观交流等活动,为劳模工匠搭平台、创载体,引导其为提升职工技术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发挥作用。

  前不久,作为广州市政协委员的邓艳梅与多名政协委员、产业界代表联名提案——“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助力广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加大激励保障,促进联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让创新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邓艳梅表示,作为联盟的引领方,工会既要做好台前的设计者,也要做好幕后的服务者,为劳模工匠提供一个零距离沟通、联系、合作,碰撞出思想“火花”,联合攻克技术难题的生态环境。

  “很高兴看到联盟在各地生根发芽,接下来,我们将搭建各种线上线下合作交流平台,分享各自的成果,交流经验做法。”省总工会经济工作部负责人表示,省总工会将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工会和企业对成绩突出的联盟成员给予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攻关成果经评审验收后给予适当资金补助。而作出显著成绩的,将优先推荐参加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并申报职工创新补助资金,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创新工作室及其成员,优先推荐评选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