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比赛区域,机器的轰鸣声与选手们专注的眼神相互交织;数据安全管理员的赛场,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选手们争分夺秒应对各种模拟安全挑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比赛场地,在选手的精准操控下,无人机正灵活地穿越各类障碍物……11月11日至1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全国总工会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上演“巅峰对决”,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43名选手齐聚一堂,共同角逐数字化应用领域的至高荣誉。其中,广东派出的19名选手,在3个决赛工种和2个观摩工种中全力奋战,与各地技能高手同场竞技,尽显南粤职工技能风采。
据了解,本届大赛决赛通过理论考核、实操竞技、场景应用等多维度比拼,全面检阅选手数字技能综合素养。

广东代表队数据安全管理员赛项选手刘甫琴在赛场。
“技术尖兵”实战无人机装调检修
11月11日上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项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拉开序幕,广东代表队选手马杰、陈礼荧准时检录进场,进行“无人机组装调试”与“吊运抛投”项目的比拼。
“看着选手们一路从选拔赛到集训,再到今天登上决赛的舞台,我为他们感到自豪。”赛场外,广东代表队无人机装调检修工技术指导邓德健向记者感慨道。他说,3位选手均在无人机领域拥有丰富经验,都是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在比赛中各有优势。“期待他们在赛场上能正常发挥,不留遗憾,尽情享受比赛过程。”
“基本发挥了平时训练的水平,特别是在‘吊运抛投’这个环节,这主要得益于我日常出警的实战经验,处理得比较果断。”马杰是清远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日常主要负责消防无人机的调试检修,以及利用无人机执行救援任务。
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自己参与处置了2600多次救援任务,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一次特大洪涝灾害救援中,利用无人机进行灾情侦察,快速锁定被困群众位置,成功转移受困群众的经历。他也因此与无人机结缘。“一台可靠的无人机在救援中就是‘天眼’。”任务结束后,马杰主动向队里请缨,通过自学与参加专业培训,逐渐成了队里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尖兵”。
“赛场上的每一次操作都让我想到,在真实的火场或救援现场,我们手上调试的不是比赛器材,而是拯救生命和保护战友的关键装备。”马杰认为,参与这次比赛系统性地提升了他在极限压力下的排故能力和标准化作业意识。“回去后,我希望将比赛中接触到的先进调试技术与消防特定需求深度融合,让科技更好赋能消防救援。”
与马杰一样,无人机也是李一贤日常工作中的得力“助手”。李一贤来自广东电网广州供电局,是广东代表队无人机驾驶员观摩赛选手。

无人机驾驶员观摩赛现场,广东代表队选手李一贤正在比赛。
起飞、悬停、采摘……11月11日下午,记者在无人机驾驶员观摩赛现场看到,李一贤神情专注,目光紧紧盯着手中的无人机操控器。此时,他的无人机正灵巧穿梭在模拟的福桔树林中进行各项操作。“这是此次观摩赛的规定项目,我们需要通过操控无人机在模拟福桔树林中穿行,并根据要求进行数量统计、穿行或刺破等不同操作,非常考验精准操控能力。”
李一贤告诉记者,他日常所巡检的区域大部分为山区,近七成以上线路为架空线路,无人机巡检是重要方式之一。“在比赛中,通过与不同省份的选手交流,学习到了很多装置优化方法和操控技巧,收获颇丰。”
“功夫能手”比拼工业机器人运维
时而端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排查故障,时而起身手持示教器操控机械臂完成各项规定操作……11月12日,大赛开幕后第二天,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4号馆,一场关于工业机器人运维的大比拼正在上演。当天上午,广东代表队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项选手姚柯宇和另外两位队友迎来了一上午的实操项目比赛。
“此次比赛融合了视觉检测、虚拟仿真、数字孪生及MES系统等数字技术,考核内容范围广,难度接近高级技师的考核要求,对选手来说是不小的考验。”该赛项广东队技术指导李勇文告诉记者,作为技术指导,自己在场外比选手都要更紧张。“集训中选手兼顾家庭和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希望他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今天比赛中的任务设置总体是偏难的,在比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都尽力去解决,不管成绩如何,都没遗憾。”广东代表队选手姚柯宇一出赛场就迫不及待地和记者分享了他的参赛感受。他认为,在这次比赛中,他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赛题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对于他这样平时习惯了“纸上办公”的电气工程师来说会有一定的不熟练。“这是需要克服的难点。”

广东代表队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项选手姚柯宇在赛场。
值得一提的是,比赛当天正是姚柯宇24岁的生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能来到这个全国大赛的决赛舞台与各地技能高手们切磋技艺、交流学习,是一份非常珍贵的生日礼物,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宝贵经历。”姚柯宇表示,他将及时总结比赛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数字化技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