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至7日,惠州市总工会组织的2025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题培训班顺利收官,来自全市工会系统及重点企业的近50名骨干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为期四天的“充电赋能”培训。
开班仪式上,惠州市总工会副主席陶文青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相结合,把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需求与破解改革堵点、夯实发展根基结合起来。希望全体学员紧扣惠州产业实际与工作职责,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悟、聚焦实效干,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产改的实际成效。

此次培训班紧扣“以学促干”主线,以提升学习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多元方式推动学员深化理解、启迪思路、增强本领。
培训班特邀华南理工大学黄岩教授、湛江市总工会二级调研员王伟等资深专家,围绕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与改革要求,深入剖析当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自身研究及实践,生动阐述“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经验及实践模式。
培训安排了多场现场教学,让学员们走进生产与创新一线。在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学员们看到该企业围绕“聚焦思想有引领、收入有保障、发展有目标、素质有提升、生活有关怀”的“五有目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践;在海格电气(惠州)有限公司,“党建+人才”的创新模式以及员工在“五小”竞赛中的累累硕果,让大家看到了激发产业工人内生动力的成功实践;在仲恺科融大厦新一代电子信息中心展厅,数字沙盘与多媒体交互技术动态呈现的产业蓝图,令学员们对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为博采众长,学员们还奔赴工业重镇韶关,开启跨市学习之旅。
学员们深入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南股份)与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庞大的生产厂区,循着机器轰鸣走进车间一线,认真聆听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分享“五小”创新在生产流程优化、核心工艺升级等方面的实践转化成果。
在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家围绕技术攻关方向、创新项目孵化机制、成果转化路径等关键话题展开深度交流,近距离触摸前沿创新实践;与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面对面座谈,倾听他们扎根岗位、精益求精的奋斗故事,请教技能打磨、难题突破的实战经验。
培训期间,学员与韶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企业主要负责人、各级工会主席、工会干部、劳模工匠及一线职工代表等开展了三场交流研讨。围绕产改难点破解、劳模创新工作室赋能、“劳模助企行”品牌提质等关键课题,深入了解企业在技能人才分级培养、职业晋升通道、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成熟体系,全面汲取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宝贵经验。研讨中,各方坦诚分享、集思广益,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破解难题,既实现了理念互鉴与实践对标,更搭建起两地工会联动、产业协同的友谊桥梁,为深化跨区域产改合作、共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
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干货”满满、“元气”满满,既提升了理论高度,又开阔了实践视野,更坚定了改革信心。接下来,惠州市总工会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团结动员广大产业工人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