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煮夫”黄兵:一闻便知米饭好坏

2019-11-21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黄细英
分享:

  2月20日下午5点25分,记者走进广东佛山美的创新中心一楼实验室,一股热腾腾的饭香味扑面而来,穿着白色实验服的黄兵正带领电饭煲研发团队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为电饭煲进行机械耐久测试和米饭营养测试。其中一台体形最大的电饭煲最引人注意,“这是最新研制的智能电饭煲,即将上市。该款产品不仅可以自动淘米、送米和煮饭,还可以通过自带“米缸”的摄像头判断大米种类,从而选择最佳烹饪程序。”黄兵说。

  黄兵目前是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副总经理,人称“疯狂煮夫”。曾平均每日吃200口饭的他,被誉为“米饭品鉴师”。“一碗米饭好不好,大的差别我用鼻子就能闻出来,小的差别一尝就知道。”黄兵说。

  此前,黄兵带领团队研发出我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IH加热技术电饭煲,引领中国电饭煲产业升级。如今,中国的电饭煲技术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可媲美日本产品。但黄兵仍不满足,继续为煮出“最好吃”的米饭而奋斗。

  下苦功夫 测试不同等级米饭口感,一天吃八九碗

  2004年,毕业于湖南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黄兵坐火车到广东,当时他还不知道靠什么施展拳脚。“找工作时就在想,只要有一家企业愿意给我一碗饭吃,我就会拼命干。”黄兵回忆道。没想到,后来他在美的家电实验室“吃”了整整14年。

  最初,黄兵被分配到一间实验室当实验员,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工程师们煮米饭。这个活并不简单,要靠嘴巴、眼睛和鼻子去分辨千百种米饭,根据色泽、香气、软硬度、Q弹性、黏性、甜味(回甘)给饭分出十个等级。他每天要做7-9轮实验,每轮实验有9-12锅米饭,每锅吃几口,一天下来要吃8-9碗米饭。在品鉴米饭品质时,他不能熬夜,不能抽烟,甚至不能心情不好。

  洗米、量米、煮米、尝米、记录数据、评估效果……黄兵注重煮饭的每一个细节。“我每天早上到公司煮饭、尝米饭,晚上加班还是煮饭、尝米饭。”黄兵说,煮熟的米饭,他只需尝一口,就能精准道出米种、温度与加热程度,甚至用鼻子就能分辨出一锅米饭的好坏。据估算,14年来,黄兵及其团队平均每天要煮大约290锅饭,平均每年研发用米量高达100多吨,出11万份测试报告。

  从2005年开始,在千万次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黄兵开始构建包含1000多种大米数据库的“好米饭“模型,并建设专门的测评室,用科学仪器建立模型,实验测试之后,再加上用户体验调研,发现二者一致性很高。

  “把米饭煮熟容易,煮好吃就很难。”黄兵说,正是两年煮饭的磨砺,让他在大量琐碎工作中,培养起对电饭煲敏锐的洞察力,不仅刻下了对米饭香气的记忆,还熟悉了电饭煲的结构。在这段潜心钻研的日子里,他的“身份”也在不断变化,从实验员、工程师、中层技术人员,再到电控开发部负责人、生活电器事业部副总经理。

  自主研发 “鼎釜”IH电饭煲走出国门,角逐日本市场

  2006年,黄兵和团队开始自主研发电饭煲。当时国内外电饭煲制造技术有一定差距,他决心要做出与日本电饭煲同性能但价格更低的电饭煲。2012年,他及其研发团队开发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压力电热电饭煲和美的第一款微压力电磁加热(IH)电饭煲,申请专利186件,其中36件获发明专利授权,80件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然而,几年前,一篇讲中国人去日本疯狂购置电饭煲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中国作为大米的最大消费国,却要靠别人的锅来煮饭?我们的技术还可以有哪些改进?”这深深刺痛了黄兵的神经,为此,他带着团队去了很多次日本、韩国,带回当地生产的电饭煲,用各种大米反复煮饭,寻找其中的奥妙。

  2015年,让气泡720度翻转的“鼎釜”IH电饭煲上市,为了让品牌走出国门,这款产品在日本发布。虽然定价2999元,但由于出色的品质取得了很好的销量。“IH电饭煲和当时价值一万多元人民币的日本电饭煲的煮饭效果基本一样。发布会上,市场反应很好,日本免税店的电饭煲销售量大幅下降。”黄兵自豪地说。

  该款电饭煲上市一年后,美的收购东芝家电,此后由美的和东芝家电联合打造的电饭煲上线,开始销往日本。而上世纪5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电饭煲就在东芝诞生。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黄兵开玩笑说,“你对电饭煲好,它就给你饭吃。”15年来,黄兵经手了60多个产品。每个产品从设计、投产到上市,他像孕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了诸多心血。

  不断创新 打造一个完整的电饭煲生态

  在各种荣誉和掌声面前,黄兵并没有停止创新步伐。2016年,他和团队发布了美的真空变压IH电饭煲,攻克了行业最难的可变压力技术。该电饭煲通过加压提高温度,激发大米的甘甜粘糯,再通过骤降压力,形成突沸,让米饭变得蓬松。2018年,美的舞动IH电饭煲上市,创新多段立体IH加热,米粒720度双向翻滚沸腾,让米饭在锅内跳舞,轻松煮出香甜好米饭。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柴火饭是最美味的。能否通过电饭煲技术的迭代升级,让电饭煲重现童年的柴火饭味道?为了实现这个设想,从2012年到2014年,黄兵带领团队尝试了6000多个不同形状和条纹的内胆,煮了两吨多米饭。“有时候一个产品至少要煮1000锅,一次测试至少要20个。”同时,为了让米饭能受热均匀,达成更好的口感,黄兵团队花费大量精力研发出让锅中气泡能360度翻滚的气流控制技术,成为国内相关技术的领跑者。

  在美的实验室旁边的大米博物馆,“这是我们绘制的一份珍贵的中国大米地图。”黄兵介绍,他带领产品研发团队,对国内2000多种米进行了“烹饪曲线”研究,每种米的曲线,都蕴藏着他们的“品鉴”实践。

  做美好生活的设计者,对黄兵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也是一种对工匠精神的追求。“未来,我们还将打造一个完整的电饭煲生态,打通好米、好煲、好技术的链条,形成电饭煲、消费者以及电饭煲生态圈的有机循环体系。”黄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