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90409号提案主办意见的函

2019-06-25 来源:本网原创稿
分享:

广东省总工会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90409号提案主办意见的函

 

尹利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同步加大升级产业工人技能力的提案》(第20190409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广东省财政厅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新时期产业工人建设改革方案及我省实施方案基本情况介绍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改革方案》印发以来,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分别作了批示,多次专题研究我省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由省总工会牵头推动这项工作。省总工会参照中央有关做法,推动召开“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工作协调会”,明确责任分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省总工会联合省人社厅等部门,选取骨干力量组成文件起草组,集中进行理论论证和研究,对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政策、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梳理,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座谈会,研究推进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具体措施,起草形成了我省《改革实施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先后两次征求了35家省直单位的意见,对各方面有益的意见建议都予以采纳。2018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我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改革实施方案》)及其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改革实施方案》从5个方面提出了25条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一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二是构建技能形成体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三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打造网络学习平台,推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四是创新发展制度。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组织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五是强化支撑保障。加强有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法治保障,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完善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理论政策研究,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

  二、我省在产业工人队伍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情况介绍

  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是我省改革的重点所在。据初步测算,我省产业工人约2500万人,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我省超过九成产业工人集中在第二产业,近九成产业工人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农民工占我省产业工人总数的七成以上,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80后占五成以上,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至2018年底,全省技能人才11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65万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技能人才支撑。2018年,以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名义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提高我省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基本构建了技能人才培养与经济转型升级互促共进的政策体系,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近年来,我省颁布了《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的通知》等,校企合作“双精准”育人进一步提升。2018年,参与高职院校产学合作的企业达到20779家,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以多种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其中订单培养学生27634人,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109984人,均比2017年有了较大提高。

  (二)丰富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主要是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各类培训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依托职业培训机构、技工院校和企业,以岗位技能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为重点,大力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18年,我省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638万人次,为广大产业工人提供了重要的技能培训机会,使广大劳动者技能水平得到普遍提升。认真贯彻实施《广东省省级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落实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政策的意见》等文件,不分城乡户籍、不分省内外,面向全体在粤务工人员实施普惠性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制度,鼓励广大劳动者积极提升个人技能水平。全年共有24.6万人次享受了培训补贴政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111.8%,享受中级工以上技能培训补贴的人数占比达33%,有效调动产业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积极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广东远程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开发使用涉及工业设计类、交通运输类、机电技术类、电子通信类等产业需要的800多个远程职业培训课件和15个微课程,大力开展“互联网+职业培训”服务,引导产业工人通过计算机、手机等方式自主学习,促进产业工人技能力不断提升。

  (三)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制定出台广东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启动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企业与技工院校结对合作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由企业自主招收学徒,与职业培训机构、技工院校共同培养企业后备技能人才。试点企业与技工院校密切合作开展学徒培训,取得学校与企业双赢的良好成效。积极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扩面提质,支持企业采用“一企一案”的模式自主评价技能人才。政策实施以来,累计有8.3万人次参加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得到企业及职工的高度认可。

  此外,我省在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训班、全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培训班上,引导民营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自主制定本企业产业工人培养、选拔、聘用、管理的具体办法,帮助民营企业设立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探索联合开展民营企业科技评价和人才评价等工作。

  (四)减税降费、发放补贴鼓励企业培训、员工提升。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内在需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主动用好地方税收权限推出减税降负措施,在中央授权范围内用足政策,按照最大幅度50%减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切实降低我省企业税收负担,支持企业发展。我省站在讲政治、敢担当的高度,牢固树立落实减税降费是政治任务、硬任务的理念,对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以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助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服务我省经济持续发展。

  2019 年,省财政安排职业技能培训资金 6.15 亿元,加大技能晋升培训力度,加快开发相关职业工种和培训教材,促进粤东西北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及新生代产业工人骨干培养项目,继续实施“圆梦计划”,优先保障粤菜师傅、乡村工匠和贫困劳动力培训等技能免费培训重点任务。资助优秀一线职工报读大专、本科学习班提升学历。省总工会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补贴。在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基础上,吸收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轻工技师学院等其他高校、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参与一线职工学历提升服务工作,通过广东职工教育网向一线职工提供报读补贴服务。一线职工需选择与岗位技能紧密相关的专业报读。全年资助10000名以上一线职工报读学历提升培训班。资助10000名以上一线职工参加紧缺工种培训班,通过政府部门考试成功获得证书(政府有补贴),并帮助一线职工申领到政府的技能补贴,对取得证书的一线职工按每人初级500元,中高级700元,技师高技10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同时可领取省人社厅相关补贴。

  (五)搭建竞赛平台、创建工作室推动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近年来,我省各级工会以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为龙头,以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以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为载体,凝心聚力推动全省主题竞赛向纵深发展,为广大产业工人提供了建功立业的舞台和成长成才的平台。每年全省有2000万人次参与劳动竞赛,每年全省共举办省级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80项左右、市级行业职工技能竞赛5000多项,每年平均带动全省1100万人次参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约150万人提升了技术技能等级。

  我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修订实施《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管理暂行办法》,计划到2020年在全省建立各级各类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5000家。截至2018年底,已命名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19家,对命名的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给予10万元经费支持。每三年作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优秀者再给予10万元经费支持。此外,我省还拥有4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及各级各类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共3000余家。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储备计划。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加强远程职业培训平台建设,引导职业培训机构、技工院校紧密结合产业技术发展和技能岗位需求,重点面向产业工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推动各类企业建立完善职工培训制度,着力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工学一体、校企双制等培养方式,重点开展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与研修、考核和评价,推进建设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储备基地。加快研究制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加快建立“招工即招生、入厂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三)进一步完善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制度。强化市场需求导向,充分结合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训补贴项目和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当提高产业发展紧缺急需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将更多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职业(工种)纳入补贴范围。

  (四)加快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制机制。积极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做好评价结果有机衔接。结合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动构建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立交桥”,贯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