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工会粤章】构筑技能人才聚集高地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2022-10-14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黄细英 徐亚辉
分享: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回首过往十年,一项项创新举措无不彰显着广东省总工会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建功立业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总工会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助力职工成长成才,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加快推动“双区”建设、深化落实“1+1+9”工作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在构筑技能人才聚集高地上全面发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扎实推进“产改” 为产业工人打造成长成才“绿色通道”

  “从没想过,咱产业工人也能当上经理,在城市买房、买车!”24年前,白新涛从河南来广东打工,最大的愿望就是攒钱买台手扶拖拉机帮衬家里。如今,他已从一名焊工学徒成长为年薪20多万元的“产业工人经理”,还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成功向钢结构智能制造技术研发转型,用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坚守改变着自己的人生。白新涛所在的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是广东省首批“产改”试点单位,他的成功“逆袭”,可谓是广东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之一。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产业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广东在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推进的过程中,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广东高位推进、整体联动,打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组合拳”,也“打”出了改革攻坚的好成绩:5年间,全省产业工人总人数达2500万,技能人才总量180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02万人,占比33%,位居全国前列。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今年第13期和第15期、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第3期都专题刊登了广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情况,向全国复制推广。

  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东省成立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推出了一个“重磅”阵容: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和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先后担任组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吕业升和省政府一名副省长担任副组长,8家省直单位为成员单位,23家省直单位共同参与。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成立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机构,推动“产改”向基层延伸。

  在组织层面上,省总工会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制定印发年度工作要点,谋划改革试点工作和主题培训班,将“产改”工作纳入工会绩效考核,推动全省改革工作不断向纵深迈进。

  2022年5月19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在广东省分会场,吕业升以《广东全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题,向大会分享了广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经验做法。他表示,近年来,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主要从四方面着力,一是紧扣“政治上保证”要求,切实提高产业工人地位;二是紧扣“制度上落实”要求,强化改革政策保障;三是紧扣“素质上提高”要求,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四是紧扣“权益上维护”要求,完善产业工人服务保障机制。

  广东还充分发挥企业推动改革的主体作用,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试点工作格局,着力构建省、市、县、企业四级试点工作机制,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如广州通过构建统筹、协同、共享、督导的工作机制,培育壮大技能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中占比较“十三五”初期提升了5个百分点;东莞33个镇街全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立足特色产业制定产改方案,实施“一镇一品”,形成产业带动人才培养、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外,中石化广州分公司、顺丰速运、格力电器等企业也积极探索、攻克难点,形成一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经验。

  5年来,包括省总工会在内的各“产改”成员单位立足自身职能,围绕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等重要领域制定一系列制度文件,其中省委、省政府和相关省直部门累计制定出台118项政策举措,各地制定相关文件256个,并引领各级工会打造了“广东技工”“南粤工匠”等一批工作品牌。

  随着广东产业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广东工会服务的覆盖面也不断扩大,全省基层工会组织已达21.54万个,工会会员2543万人,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大军正斗志昂扬大踏步地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

  以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抓手 选拔培养高技能人才

  依托竞赛品牌,以赛促建显成效。十年来,省总工会坚持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以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为引领,以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以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为载体,从三个层面构建平台,凝心聚力推动全省劳动和技能竞赛向深度拓展、向广度延伸,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十三五”期间,全省参与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2746万人。“十四五”期间,全省参加劳动和技能竞赛的职工预计将超过2800万人,省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将达到400个,全省各级各类竞赛项目将超过1800个。

  作为一个闪亮品牌,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全省广大职工刻苦钻研技术、立足岗位成才的重要平台。早在2005年开始,对纳入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范围的竞赛项目第一名选手,经综合考察合格后,省总工会按程序向其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截至目前,已有1108名参赛选手获此荣誉。为促进全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今年3月2日,省总工会联合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科技厅制定印发了《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

  2017年,省总工会制定印发《广东省重点工程劳动竞赛管理暂行办法》,在全省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在建或新开工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中,每年确定一批投资总额大、参建单位和职工多、具有重要功能和重大影响力的项目,并以“优质、高效、安全、创新、文明、科学、廉政”为主要内容开展省级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推动创建精品工程,助力大湾区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共有南沙大桥、深中通道、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69个重点工程劳动竞赛项目纳入省重点工程劳动竞赛范围,竞赛覆盖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4万亿元、参建单位2232家、参建职工接近68万人。2021年11月16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广东省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劳动竞赛获批纳入“十四五”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库。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枢纽互通”为一体的世界级超大跨海工程。2017年11月,深中通道建设项目劳动竞赛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工程劳动竞赛项目。“我们将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和实体工程竞赛有机结合,团结近万名参建人员,有力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工会主席杨阳表示,实体竞赛设21个奖项,要求获奖单位需将不低于奖励金额的30%发给现场管理人员,项目开工以来奖励覆盖数千名建设者,充分发挥了劳动竞赛的激励作用。

  此外,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工会决定,从2018年开始,每年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劳动和技能竞赛,动员和激励三地职工群众崇尚技能、勤学苦练、争创一流、求真务实,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功立业。2019年7月18日,经中华全国总工会批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劳动和技能竞赛被列为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

  “劳动和技能竞赛是工会的传统品牌,是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我们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产业工人素质的重要举措。”省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会通过竞赛发现、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推动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建创新工作室联盟 为打造创新强省赋能添力

  除了搭建劳动和技能竞赛平台,2014年,省总工会将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举措之一,大力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15年和2017年先后制定了《广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示范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对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申报规定了领衔人荣誉基础、运行时间、要具备“五有”等方面的规定,并进行考核,考核优秀再给予10万元经费补贴。2021年,省总工会又修订出台了《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管理办法》,以培优提质为导向,推荐命名了100家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继续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

  省总工会一直以来重视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从2014年命名第一批省级工作室以来,省总本级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希望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让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新平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

  为切实发挥创新工作室集聚辐射效应,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2021年8月,省总工会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探索打造创新工作室的“升级版”,谋求实现创新工作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创新成效跃升。联盟发布仪式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吕业升,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伟东同时为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单位授牌,表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为试点,深化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为打造创新强省赋能添力。

  “去年,我们开展了4项5G技术课题攻关,创造效益达1.5亿元,如果没有5G技术创新工作室分联盟,这4个项目不可能推进得这么顺利。”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邓艳梅谈起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连称“大为受益”。

  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了一批技术骨干,实现了一系列产能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的成立与发展,也推动着全省各级工会创建各类创新工作室联盟活动。今年以来,茂名市总工会成立百家十类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广州市创新工作室联盟通讯分盟成立;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并制定章程,开展论坛活动;佛山市三水区总工会则探索成立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基地,把当地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合起来,引导其为提升职工技术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发挥作用。

  十年来,省总工会着重发挥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作用,深入推进各级工会创建各类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据统计,我省现有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1.16万家,其中,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0家、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420家。

  大事记

  2014年 省总工会命名第一批省级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全省创建了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1.16万家,创建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仅省级工作室即完成创新攻关项目1.5万,取得专利及成果7761个,培训职工62.2万人次,获得各类荣誉奖励9021次。

  2016年1月 广东省“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竞赛启动。“十三五”期间,广东全省参与劳动竞赛职工达2273万人,实现经济价值1760亿元。

  2018年8月 粤港澳大湾区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在香港举行。

  2018年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我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2021年8月 广东省“十四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暨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发布仪式在广州举行,省总工会联合香港工联会、澳门工联总会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第一批联盟成员单位共110个,包括教育医疗、制造业、海事港口、5G技术等12个分联盟。

  2022年7月 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总工会再次联合印发《广东省新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