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总工会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757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2024-06-28 来源:本网
分享:

王元芬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提升产业工人技能助力粤东西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综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意见,现答复如下: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提升产业工人技能,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政治保障,彰显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一是提高政治地位。修订《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明确政府、工会、企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法定职责;制定出台《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从立法层面强化产业技术工人发展保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和考核范围。二是提高经济地位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及时发布广东省技能人才工资价位,制订出台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行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体现技能价值的薪酬分配制度,近年来,技术工人工资年均增幅8%左右。三是提高社会地位发布学习宣传“南粤工匠”“南粤最美职工”,深化劳模工匠进企业进校园活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重奖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纳入人才优粤卡服务范围,享受户籍办理、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优惠便利服务。在公务员招录、企事业单位招聘中,获得高级工、技师职业资格人员分别与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

  (二)提高技能素质,促进产业工人全面发展。一是强化工匠人才培育。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建设一批省级工匠学院,鼓励面向同行业中小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构建具有广东产业特色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工匠学院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培育主阵地。实施职工素质建设五年规划,依托全国首个省级工会“劳模工匠本科班”,助力一线职工提升学历技能水平。全省各级工会累计投入3亿元连续11年开展“求学圆梦”行动,惠及职工300万。二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出台《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指导各地聚焦专项重大工程、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等领域开展重点培训。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行学生学徒、技培生培养模式,吸引更多青年到新技术岗位就业、接受培训、提升技能,为企业建立稳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骨干队伍。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全省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50个,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强化技能竞赛示范引领。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承办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举办3届全省技能大赛,累计为国家培养78名选手参加世赛并获得46枚金、银、铜牌和23个优胜奖,其中世赛冠军26人,不断拓宽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渠道。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点产业,深入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和广东省海上风电建设2个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将新能源汽车等制造业工种纳入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每年参与竞赛职工超1200万人次,近100万职工通过竞赛提高技能等级。

  (三)完善评价机制,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一是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制定《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评价机构开展自主评价工作指引(试行)》,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自主确定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职业技能岗位等级,自主运用评价方法,自主开发制定企业评价规范,建立企业技能生态。全省已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3135家,其中企业2491家、院校313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331家,累计229.56万人次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二是大力推行“新八级工”制度。加快在我省落地实施“新八级工”制度,鼓励企业在原五级工基础上,增设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和学徒工,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印发“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企业备案工作指引(试行),支持备案企业直接认定技师和高级技师。目前,全省在试点产生了特级技师234人,首席技师19人。三是积极支持我省企业高质量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岗位等级,自主开发制定岗位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经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技能生态链评价机构,可按照自主评价方式为产业链用工企业的员工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证书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查询和应用。

  (四)增强区域联动,实现产业工人培训的共建共享。一是增强技能人才的区域联动。聚焦我省20大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组织3000多名劳模工匠建立“省—市—县—基层”四级技术服务队,目前已组织开展帮扶1000余次,解决技术难题近4000个,帮助4.8万名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开展“专家服务基层行”“省内高层次人才地市行”等高端人才活动,通过引进一个人、过来一个团队、带动一批项目、提升一个产业,为各地柔性引进近2000名专家人才,与1700多家企业达成技术合作471项,推动高端人才与特色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二是推动省、市协同培育技能人才。建立产业创新人才联盟(集聚中心),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建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人才联盟(集聚中心),助力县域地区构建产业人才发展良好生态。创建包括制造业、海事、港口、5G技术等12个分联盟的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职工创新攻关项目超过6万个,取得专利成果1.8万个,带动建成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1.46万家。三是搭建人才驿站平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原则,建设人才驿站平台。累计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市和肇庆市共建成959个人才驿站,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指导、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人才2.13万人次,组织人才活动1.16万场次,促成签约3044个合作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当家战略,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凝聚各部门合力,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培养一支规模宏大、质量过硬、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

  一是坚持制造业当家,落实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的“最后一公里”,制造业企业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扎实开展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支撑工程,稳步实施《关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示范带动作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扎实推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政策措施更好地在企业落地落实。

  二是提高制造业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建立健全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为产业工人提升技能、建功立业搭建更多舞台。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创效体系建设,实施南粤工匠人才培育行动,培育100名南粤工匠,示范引导全省各地、各行业支持培养500名左右市级工匠人才。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五小”等创新创造活动,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深化工匠学院建设,重点在先进制造业建设省市两级工匠学院,加快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三是提升制造业产业工人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健全、做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等,组织产业工人依法、主动、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公司治理。深入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引导企业健全技能人才工资决定和合理增长机制,将收入分配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倾斜,强化“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导向。持续开展“求学圆梦行动”,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把农民工培养成为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

  四是营造全社会尊崇产业工人的氛围。继续在推荐评选省五一劳动奖工作中明确一线产业工人比例,持续开展技术工人疗休养活动,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总工会

202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