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启动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

2025-07-02 来源:南方工报
分享:

  为培养壮大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近日,省人社厅联合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总工会等多部门印发《广东省“技能照亮前程 人才赋能产业”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2025年-2027年,全省将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以上,新增取得技能类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50万人次以上。

  根据《方案》,广东将实施十大专项培训行动,针对重点群体、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数字技术技能人才、现代服务业、康养照护、岭南特色农业、特种作业、职业竞赛、创业培训10个领域推动开展技能培训行动,明确培训重点、措施做法、培训目标。

  其中,重点群体技能培训行动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创业培训等,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有针对性地组织受经济环境变化冲击较大的企业在岗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岗转业等培训。在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区之间探索委托培训、成本分担等异地培训模式,加强务工聚集地培训服务,实现就近培训、直接上岗。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每年补贴不少于2万名产业工人学历与能力提升。职业竞赛促培行动中,积极备战各类大赛,推动竞赛标准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定期举办省级及粤港澳大湾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支持重点行业竞赛,带动超100万企业职工、院校学生等参加岗位练兵、技能比武。

  《方案》还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及人才。新兴产业技能培训行动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实施订单、定岗、定向式项目制培训,支持技工院校与人工智能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扶持培育100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领域企业开展职业技能评价;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行动将加快开发商务数据分析师等数字职业培训资源,每年开展数字技能培训2万人次,推动职业院校将新技术纳入教学标准。

  《方案》强化培训供给能力,围绕企业、职业院校等不同培训主体特点,分别提出发挥资源优势、激发培训活力的工作措施和目标任务,并就加强培训资源开发、完善培训服务供给等提出要求。如推动产业链企业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支持企业建设工匠学院和实训基地,允许职业院校将社会化培训收入用于师资激励,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培训与产业需求契合度。同时,新增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优化公共实训基地运营,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在培训评价机制上,《方案》围绕培训需求预测、培训就业联动、“新八级工”制度、技能表彰激励4方面,明确培训的组织实施模式,完善多元化激励机制,提高培训实效。在薪酬激励方面,探索建立重点产业热门岗位技能人才薪酬信息调查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完善技能人才工资增长机制,实行岗位薪酬与岗位价值、技能等级双挂钩办法,引导国企对不通过等级技能人才按学历落实待遇。开展南粤技术能手评选,实施南粤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每年培养造就1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名左右南粤工匠、600名左右市级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