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广州分会场台前幕后的故事——(引题)
荧屏铺展百年工运画卷 珠江潮涌辉映劳动荣光(主题)
5月1日20时许,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以下简称“特别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等平台播出。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也是每5年一次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年。作为系列庆祝活动之一,今年特别节目突出百年工运主题,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就面向各地工会征集外拍线索,深入多地调研考察,最终确定了以北京为主会场,广州为分会场,瑞金、延安等工运史上的重要地点为外拍点,以此串联起百年工运历史,彰显高质量发展成果,激励广大职工从党领导的百年工运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特别节目打破传统舞台限制,完全深入基层,全部以各地工运旧址、生产一线、地标建筑等为实景,让演员与劳动者共同演绎,让观众置身劳动的奋斗场景。为充分记录特别节目的幕后故事,全总宣教部策划推出纪录片《“工晚”2025》。其中,北京篇“京华筑梦”由辽宁工人报刊社《虎北记》栏目拍摄,广东篇“粤动初心”由南方工报全程跟拍、制作。
广州作为分会场,取景拍摄了40多个点,邀请近1000名职工参与演出。为了顺利完成拍摄任务,广东工会做了哪些努力?在广州参加致敬仪式的劳模有何感受?参演职工有何体会?本报记者走进拍摄现场,记录台前幕后的故事。
统筹安排
广东工会“三高”推进拍摄
珠江河畔,一座四层高的百年洋楼,向上望去,赫然可见一颗鲜艳的红色五角星,这里便是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以下简称“一劳大”)旧址。“这里,曾是劳动者站立的地方。那时候,我们的梦想是能够向前走一步。”著名演员梁家辉站在一劳大会场,讲述着劳动人民过去的梦想。自鸣钟的齿轮开始转动,沉睡的醒狮在钟声中慢慢苏醒。随后,醒狮队、英歌队、建筑工人、产业工人、咏春武者等轮番上演——这是创意节目《我们的梦想》里的场景。
“看到我们的节目了”“这段拍得特别好”“精彩纷呈、看得过瘾”……5月1日晚,在特别节目中看到这些熟悉的场景,广东“心连心”的拍摄沟通群里开始沸腾。回想起在广州拍摄的历程,大家历历在目。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劳大、二劳大举办地,中华全国总工会最初的诞生地——广州,在这台节目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对于广东而言,这既是考验,也是荣光。
4月8日上午,一场协调会拉开了广州分会场拍摄的序幕。全总宣教部有关负责人带领央视导演组在前期对广州进行勘景调研后,就相关拍摄工作与广东工会进行交流。
全总宣教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有数十个外拍点,主要包含工运旧址、新质生产力企业、各地地标建筑等,共同呈现百年工运的变迁、产业工人的新风貌、展现高质量发展成果,“其中,广州分会场在这次拍摄中的分量非常大。”
“感谢全总、央视对我们的信任,把这么重要的内容放在广州拍摄。我们将高度重视、高位协调、高标准推进,联合广州市总、船厂等各级工会共同努力完成这件大事。”广东省总工会宣教和网络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了找到合适的醒狮队、英歌队、咏春拳馆、练功房等,广东省总工会积极发动全省多个地市,几经周折,最终精心挑选了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红棉小学醒狮队、普宁市富美青年英歌队、佛山市南海区崇华咏春拳馆。“为了完成这个拍摄任务,大家都很配合,有时前一天晚上半夜通知,需要召集人员或是准备相关服装等道具,第二天拍摄现场就能准备到位。”广东省总工会宣教和网络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说。
协调会当天,节目导演组就开始投入拍摄。他们深入一劳大、二劳大旧址,用镜头捕捉历史的痕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工运岁月生动呈现;来到广州地铁的检修现场,记录广东人民勤恳踏实的劳动精神;走进广汽集团智能化生产线,机械臂挥舞、流水线飞转,科技与汗水交织,展现汽车制造的蓬勃活力;来到中船黄埔文冲船厂,巨大的船坞中,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与钢铁巨轮交相辉映,彰显大国重器制造的雄厚实力。此外,节目组还聚焦广东特色传统文化,于白云山、广州大剧院、广州IFC等地拍摄了悠扬婉转的粤剧、刚劲有力的咏春,热闹非凡的英歌,尽显广东独特的文化魅力。
精益求精
一个镜头拍了20多遍终通过
4月10日15时30分,广汽埃安焊装车间产线上,机械臂飞舞,火花溅起。两人操控着无人机航拍机械臂作业,一群人则围在显示器上查看拍摄内容。这是创意节目《我们的梦想》拍摄现场。航拍完机器人作业后,导演组便在广汽集团工会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赶去一旁的冲压车间。在导演组到达前,摄影组、灯光组、收音等20位工人已准备就绪。在冲压车间的地坑内,原来黑漆漆的工作地已灯火通明,灯光组提前一个多小时就位,在过道搭好了十余条灯管,不同灯色的转变让拍摄氛围变得浓厚。
“准备,三、二、一,走!”伴随着导演响亮的声音,地坑走出车间的楼梯上,一名广汽一线车间工人走在前方,两名摄影抬着摄像机跟在后面拍背影,几秒后,《我们的梦想》外拍导演钮丹鸣一声“好,卡,回来吧”,一轮拍摄结束。“动作太犹豫了,不够利索”“步子不需要迈得太快,但是要大一点”……这样一个镜头,在导演的指导下,反复拍摄了20多遍才最终通过。
冲压车间拍完已是晚上7点半。节目组一行40人在广汽集团工会安排的食堂吃完饭后,来不及休整,又赶往电池实验室拍摄。此时,广汽集团工会挑选的“主演”邢政及其同事早已等候在此。当晚,他们需要拍摄邢政在一面玻璃板上推理研究的画面。
“在此之前,我已经在我们室内评审室拍过一场,当时是出演‘造型设计师’,在满墙的设计草稿和材料中寻找自己的最终结果,找到后,成功解决问题很开心的一个画面。”邢政是广汽研究院智驾技术部职工,去年刚毕业进入广汽,他表示,作为一名公司“新人”,4月8日接到出演通知时,既惊讶又惊喜,“为了更好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形象,导演组和公司工会对我的‘角色’形象进行了指导,并给出了许多重要建议。”
准备、开机、卡、好、杀青……反复推磨、精益求精,当晚拍完已接近凌晨。顺利完成拍摄任务,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干事高冬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接到录制节目任务时已经是4月初,时间非常紧张。我们企业涉及7个点,包括研究院的实验室,埃安的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总装车间,电磁实验室,因湃电池工厂的生产线等,需要协调四五百人配合。”高冬冬告诉记者,为顺利推进拍摄任务,他们开了十几场会议,梳理了几百项工作清单,通过安保、后勤、工程、现场属地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逐一克服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并且顺利推进。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广汽能承接这个拍摄任务,并且通过这个机会把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传播出去,我们特别高兴。”高冬冬说。
为了协助拍摄,广东工会人的身影无处不在。“按导演组要求,统筹做好相关报批报备、场地布置、安保卫勤、队伍组织、排练演出、电力等后勤保障等工作。”“A组明天登梦想号快船和住宿梦想号已安排,B组明天拍摄保障已落实,C组劳模仪式预案明天安排勘景敲定。”“我们已发动全市职工合唱团队了,基层马上有响应,现在他们缺歌谱。”……无论白天黑夜,拍摄沟通群里,大家及时答复响应。
“大家常常深夜都还在工作,时间紧,又临时改变一些拍摄内容,大家都很辛苦。”特别节目执行导演李景华说,节目拍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工会组织的力量。
在拍摄现场,数百人的大合唱极具感染力,各行各业职工身穿不同工作服,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翻开每一页都真真切切……”在阳光下,在微风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每一个表情都鲜明生动,在工运旧址,仿佛看到了两个时代的更迭交汇。
广州白云江高消防站消防员王健说:“《伟业》歌词热血沸腾,唱‘奋斗着战斗着创造着’时,会想到,每一个行业的人在艰苦奋斗,在努力拼搏。”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政工干事陈健华则表示,在一劳大旧址唱这么磅礴的歌曲,感觉到工运之火,正在传承。
“3月底接到相关通知,我们负责合唱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有时晚上睡不着,怕遗漏准备的内容。”广州市总宣教部工作人员黄安琪表示,为了给节目组拍摄提供充足的条件,大家周末加班,提前踩点,铺设台阶,做好合唱职工的辅导工作,“第一次看到这么隆重的拍摄。虽然辛苦,但很兴奋!”
致敬劳模
一天一夜搭建起海上舞台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
今年特别节目突出劳模表彰主题,不但在片头片尾插入大会的内容和劳模参会当天的盛况,还特别在北京、广州、延安举行了三次仪式,致敬以“人民工匠”许振超、20余位新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代表的劳模群体。
这次在广州的分会场,劳模仪式是最重要的环节。对于此番重任,举办地可谓“压力山大”。为了协助导演组完成这次拍摄任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工会办公室主任霍文宇几乎每天都在加班。
“我们一场三地,龙穴厂区拍摄《我们的梦想》、文冲厂区拍摄《中国正春天》400名产业工人大合唱、长洲厂区拍摄劳模仪式。”霍文宇说,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船厂协调了很多设备、场地、职工参演排练,“在电视上看到我们的画面时,我们为自己能在这一重要节点参与到节目中,深感荣幸。”
珠江边,蓝天下,广州劳模仪式中,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劳模手捧各自研究成果,在200名船厂职工的热烈掌声中,面带笑容走上大型船舶上铺设的红毯,迎接属于自己的荣光时刻。
“这个劳模仪式,是独一无二的。这是特别节目第一次实现在船上进行劳模仪式,也是在一周内实现舞台设计、搭建,任务难度可想而知。”霍文宇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原本广州的劳模仪式放在梦想号停靠码头,但4月22日梦想号由于作业原因无法返程。于是,霍文宇便提出能否在船上开展劳模仪式的预案,并与导演组积极沟通协调。
“北京、延安和广州劳模仪式各有特色,一开始我们的设想是展现海上特色,让人有领路人、开路先锋的感觉和扬帆起航的意味。当时时间只剩一周,霍主任提到海上搭建舞台时,我们都觉得创意很好,但我并不完全相信可以实现。我们导演组、美术组实地过来观察,测量了船上大约50米长、19米宽、3米高的一个平台,在短时间内搭建起来,难度可想而知。这不仅需要有决心,还需要工会的大力支持。”劳模仪式执行导演宋鹤回忆道。
搭建海上舞台有多难?霍文宇说,首先需要协调清空码头资源,找到一条既能拍摄又能搭建舞台的大船,然后拖至码头,其次,按照演唱会的标准搭建,保证其安全性。
方案完成后,霍文宇和节目组马上开干。劳模仪式开拍前,霍文宇带领团队用一天一夜时间,成功搭建了海上舞台。“就是这两台大型吊机,把1000平方米的舞台,吊装在甲板上的。”站在三楼的船上,霍文宇指着码头边的吊机和船上的舞台向记者介绍道。
4月22日7时,导演组和8名劳模准时出现在劳模仪式拍摄现场。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长长的红毯、围好的警戒线、临时安排的化妆间……现场,满满的节日拍摄氛围。
“智能仿生机器人的研发充满挑战,需要跨学科融合,从生命科学到工程科学,每一步都需要突破传统思维。”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智能仿生中心主任吴新宇带着自己研发的助老机器人和外骨骼机器人来到拍摄现场,在红毯上展示成果时,他感慨道:“参加拍摄非常激动,但压力比参加项目答辩还大,节目组像工匠一样精益求精地打磨这场节目,我们的眼神、脖子和其他姿势,都逐遍重复打磨。”
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长沙矿冶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雯常年在国外工作,解决了多个关键矿产核心技术与工业生产世界性难题,此次特意从澳大利亚赶回来参加拍摄,走红毯之前,她特意整理了自己的头发、衣服和奖章等,“拿着最好的磷铁矿结晶走在红毯上,我的心情是感慨万千,这是国家给予我们单位和像我一样奋斗的人的肯定。”
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首席技术官黄云飞则用“激动、感恩、期望”三个词形容自己的拍摄感受,他说,“‘五一’国际劳动节是我们劳动者的节日,我们在劳动现场拍摄,纪念这个节日,是向劳动者致敬。”
黄剑是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工与新能源研发中心电气室主任,也是由“小电工”成长起来的国家级技能大师。黄剑从江苏南通带着4月份刚交付的风电安装船模型来到广州,从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他来到船厂感觉非常亲切,“广州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创造自己的财富。”
烈日下,大家虽然汗流浃背,但是乐在其中。劳模是许多职工心中的榜样,拍摄过程中,许多职工都积极跟劳模合影留念。
“节目录制中和劳模们近距离接触非常荣幸。劳模的昂扬风采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值得所有人学习,劳模精神更要薪火相传。”参演人员、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廖俊峰说。
“创造是追梦、是蜕变、是突破、是探索、是融合、是专研、是专精、是重构,是产业跃升的智慧,更是砥砺奋进的力量!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伴随着劳模和职工嘹亮的声音响彻珠江,特别节目广州分会场拍摄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