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前瞻】全国人大代表汤依伟:用好产业基金“活水”滋养科创沃土

2025-03-04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许接英
分享:

  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萨菲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汤依伟的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这位长期从事锂离子电池的多物理场仿真与优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发与制造的科研带头人,近期正带领团队研发新一代耐高温涂覆膜。新的一年,他希望能将企业产能增至2亿平方米。

  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汤依伟表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将继续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建议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加快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同时,他还将持续关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呼吁加速推进广清永高铁项目的建设。

  百项专利

  激活新质生产力“一池春水”

  2017年,从中南大学电化学博士毕业后,汤依伟从湖南来到广东清远。作为新材料企业的研发总监、研究院院长,他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新材料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

  为了一项新技术,汤依伟及其团队连续几个月泡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反复失败,却始终没有放弃。为了节约实验成本,他们借助数值仿真工具,先进行模拟实验,再线下试验。历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突破点,成功研发出了高安全涂覆隔膜的新技术。

  在他看来,科技创新就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激活新质生产力的“一池春水”。

  7年来,汤依伟主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为所在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等立项扶持资金累计超8000万元。他和团队一起申请了119项发明专利,其中51项已经获得了授权。这些专利不仅是一纸证书,更是为企业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超过亿元的“金钥匙”。

  注入专项基金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之困

  科技创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汤依伟深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往往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难题。他也见过一些有潜力的项目,因为缺乏资金支持,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走向市场。

  近几年来,汤依伟到孵化器、产业园、高新区四处走访,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他发现,要想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是要靠地方政府、国有资本和产业基金的引导和扶持。

  于是,他多次利用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建议和呼吁:推动国有资本通过成立专项基金、产业基金的方式,投早投小,扶持本土科创企业研发创新直至步入产业化。

  汤依伟的呼吁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近三年来清远成立了12支产业基金,扶持本土特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产业基金的应运而生,就像一股股清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能。

  去年9月,清远首个产业基金“清投壹号”对萨菲安新材料公司进行了800万元的领投,这笔投资带动了社会资本投资700万元,拉动银行授信2000万元,实现投资放大逾3倍效益。

  汤依伟告诉记者,基金注入的“资本活水”,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使企业从研发中试进入了产业化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也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汤依伟信心十足地表示,未来三年企业产值有望突破5亿元。

  2024年12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这为有真本事、硬实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相信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将不再是难题。”汤依伟认为,把钱用好,用在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上,用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用在产业链、产学研协同创新上,才能助力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心有所信,步履不停。汤依伟表示,将继续扎根清远,聚焦新能源产业,心系科技创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