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加班、过度劳动,外卖小哥权益如何保障?

2024-03-01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
分享:

  国家密集出台了多个文件,加大对这一群体的权益保障力度。但现实中,仍有多项问题面临解决。

  去年冬天的某个深夜,上海“外卖小哥”向建军的电动车失控撞向护栏导致左股骨干错位性骨折,他躺在地上不肯叫“要钱”的120,被送到医院后,他又因缴不出1万元押金而拒绝住院。最终,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筹款渡过了难关。该事件也让“外卖小哥”的工作现状、劳动权益等受到关注。

  没有最低工资保障、超时加班、过度劳动、缺少社保等,成为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经常遇到的问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是指线上接受互联网平台发布的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工作任务,按照平台要求提供平台网约服务,通过劳动获取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包括“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

  2023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周绍杰表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大多数是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即第二代农民工。比起第一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很少从事农业劳动,而只是出生在农村、属于农业户籍。他们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在高中、甚至初中毕业之后就进城打工,因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技术门槛要求相对较低的新就业形态就成为他们的更优选择。

  2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三份新办法。这些新规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报酬支付、工作休息等问题进行了具体指导,其中提到的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法定节假日可获得更高报酬等引发热议。

  将有最低工资保障

  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被认为是这次新规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

  民建上海市委在今年的一份《关于规范外卖市场和保障外卖员合法权益的提案》中提到,对于超时或者投诉较多的外卖员,平台一般会采取扣钱的惩罚措施,导致部分外卖员实际收入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或时薪要求。

  该提案表示,对超时和投诉较多的外卖员,平台可以通过降低该外卖员的最大接单数来予以惩戒,而不是一味扣钱,从而确保外卖员实际收入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或时薪。

  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明确,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适用劳动者实际工作地规定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教授冯帅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类劳动者从事的行业多样,工作形式也非常灵活,有的从业者收入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将此类就业人员纳入最低工资保障相当于给了他们一种劳动权益保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我国新就业形态已经涉及包括零售、贸易、餐饮、物流、交通等多个行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因工作比较灵活,所以不适合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而按照小时最低工资水平,不过这面临计算方式问题。“比如一个外卖小哥在一个小时内只接了一个单,这时该不该享受最低工资标准也会引发讨论。今后在这方面,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细化。”

  平台已经有所行动。在谈到人社部新规时,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骑手收入保障方面,美团大力推进对合作商骑手收入的线上化管理方式,建立更加规范的报酬、补贴等线上化发放流程,实现骑手报酬透明化,保障骑手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监督报酬按时足额发放,避免拖欠。

  不得“超时工作” 

  “工作时间过长”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突出问题。济南市一位快递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我一般早上5点多起床,6点半到岗,经常工作到晚上7点多,中午就在外面随便吃点饭”。

  在保障这类就业者的休息权利方面,新规明确,平台企业应当与工会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协商,合理确定劳动者连续最长接单时间和每日最长工作时间。劳动者工作时间达到上限的,系统应推送休息提示,并停止推送订单一定时间,以保障劳动者获得必要休息时间。

  冯帅章说,近年来,一些平台已经有了这方面规定(比如一些网约车平台规定司机一天工作一定时长后就不能再接单),但这仅属于平台的自行规定,这次人社部以发文的形式予以明确,更为正式,有一定的约束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社部发布的相关办法中,并未明确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长多久。

  冯帅章认为,不同行业、不同从业者年龄、身体状况等具有差异性。因此,并不适合对劳动时长等作出一刀切式的规定,今后平台、行业协会等可以制定相关标准。

  饿了么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探索,与劳动者代表等沟通协商确立合理的劳动时间。

  民建上海市委上述提案提到,外卖员工作强度偏大。外卖员的收入和工作强度直接关联,收入单纯和接单数挂钩,导致外卖员为了获得更高报酬,进行高强度工作。

  这份提案建议,参照长途运输安全规定,限定外卖员白天每工作4小时、夜间每工作2小时后,强制下线休息20分钟及以上,并设置每日最长上线时间,避免外卖员过劳。同时,各平台工作数据要实时互通,避免外卖员通过交叉上线不同平台逃避休息。

  新规还明确,平台企业要向依托平台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开订单分配、报酬及支付、工作时间和休息、职业健康与安全、服务规范等与劳动者基本权益直接相关的规章制度、格式合同条款、算法规则及其运行机制等。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沈建峰认为,包括算法在内的平台规则,决定了“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们的派单量、考核标准和收入水平等。此前部分平台不清晰且变动的提成规则,模糊甚至损伤了劳动者核心权益。新规的推出保障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有助于引导企业提高各类劳动规则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按照公示指引,平台企业制定或修订直接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规则,要提前通过应用程序弹窗等显著方式,向劳动者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将采纳情况告知劳动者。确定实施前,至少提前七日向劳动者予以公示。

  还需从多方面保障权益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国家密集出台了多个文件,加大对这一群体的权益保障力度。但现实中,仍有多项问题面临解决。

  民建上海市委的上述提案中还提到,当前,越来越多的平台和连锁餐饮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将外卖送餐业务交由众包公司运作,转移本应由其承担的责任义务,导致众包外卖员维权困难。

  该提案建议,一方面,明确平台和连锁餐饮、众包企业和外卖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平台和连锁餐饮对所外包的众包企业有履行审查和日常监督的义务。建议明确当众包外卖员发生工伤事故等劳动纠纷,且众包企业无法履行或拒绝履行工伤赔偿等法定义务时,平台和连锁餐饮有先行赔付的义务。从而遏制平台和连锁餐饮通过外包,以“特别提示”等方式转嫁自身责任的做法。

  另外,多位受访者提出,社保问题仍是目前影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个人权益的核心问题。

  冯帅章说,按照《劳动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必须依法参加社保,为员工缴纳社保。但很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企业仅为劳务关系,企业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并不违法。

  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提出各地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

  但据冯帅章团队了解,目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内容涉及多方面,开展试点的只是个别险种。“从我们最近一项基于智联招聘平台求职者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新型灵活就业者只参与了五险一金中部分险种,主要集中在医疗、养老和工伤保险。”

  冯帅章表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种类多样,相关部门应按照他们的工作时间、强度、稳定性等来进行划分。“比如有的网约车司机,有稳定的收入,长期在同一个平台工作,他们跟平台的关系已非常接近劳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要求平台参照正常的劳动关系为他们缴纳社保。”

  另外,这些保障项目应如何加入?遇到问题时如何高效便捷申请?很多项目面临缴费负担重,参保后续的赔付手续、流程复杂等问题。冯帅章认为,这些也仍需优化项目设计。

  2021年12月,人社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工作于2022年7月起在北京、上海等7省市启动,选取出行、即时配送、外卖、同城货运行业部分较大平台企业就业的骑手、司机等群体人员开展试点。

  但对比去年公布的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的数据,冯帅章发现,截至去年9月末,纳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范围的仅有668万人。他认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涉及行业以及保障人数还有扩大的空间。

  发于2024.3.4总第113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保障新就业形态 劳动者权益再出新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