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女性就业难?省政协集体提案建议:帮扶开发多元化“妈妈岗”

2024-01-23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王艳
分享:

  随着广东省“妈妈岗”的数量不断增加,女性就业问题得到普遍关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民建广东省委会带来一份集体提案《关于提高“妈妈岗”就业质量和效率的建议》(以下简称“提案”),建议加大扶持和就业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妈妈岗”推行中的问题,增加社会化托育服务,帮扶企业开发多元化“妈妈岗”,探索“社区+企业”模式开发“妈妈岗”,帮扶女性就地就近就业。

  提案调研显示,当前我省企业设立“妈妈岗”的比例偏低,但是,女性对“妈妈岗”的需求意愿很强烈,“妈妈岗”的供求数量上存在较大缺口。同时,“妈妈岗”的工作时间不短但收入不高。此外,很多“妈妈”对自身职业技能的发现和培养不够重视,求职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职业技能和年龄歧视,客观上也造成了高层次就业的困难。

  提案认为,采取政策补贴减轻用人单位压力,明确“妈妈岗”的实施依据、标准,或者评优评新或项目给予上对设置“妈妈岗”的企业予以倾斜。针对很多“妈妈岗”属于灵活用工,用人单位和就业人员的劳务关系相对不稳定特点,建议开展专项监督,及时跟进解决“妈妈岗”推行中遇到的问题。最好是增加社会化托育服务,解决就职女性的后顾之忧,建议政府、社区或企业,共同推进育儿服务设施建设。可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发挥广东省产业多元多样的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妈妈岗”帮扶模式。在工厂比较集中的区域,打造“培训+基地+工厂”的模式;在女企业家较为活跃的地方,采用“妇联+协会+企业+求职宝妈”链条式帮扶;在产业园区,可以结合“互联网+”的特色,充分发挥灵活用工和平台优势,发掘新型灵活就业工种。

  提案建议,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就职女性积极参与到“广东品牌”“广东标准”的建设中,增加“妈妈岗”中生产岗位和专业技术管理岗的比例,还可以探索“社区+企业”模式开发“妈妈岗”,在基层妇女工作阵地设置“妈妈岗”招聘服务点,进一步畅通就业供需渠道。在技能提升上,通过职业培训提升女性的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培育就职女性在数字经济新兴领域的就业机会,拓宽就业创业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