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系列总结发布会举行

2023-03-28 来源:南方工报 马大为
分享:

  3月25日,《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系列总结发布会暨清华·中国社会调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这次活动是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北京群学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共同主办。会上,《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5:城配·冷链·跨境》(以下简称《报告No.5》)正式发布。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和出版机构的一众学者围绕中国社会调查研究及其文本写作展开了讨论。

  《报告No.5》为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系列的收官之作,重点关注卡车司机运输劳动的三种特定形态,即城配运输、冷链运输和跨境运输。“经我们之手,助力卡车司机群体发声,此诚为我等心之所愿也!”现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周潇、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马丹分别对这三类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及其各自劳动过程的不同特点作了汇报。

  城配卡车司机

  工作碎片化且要参与搬运和装卸

  上述三类卡车司机的主体部分均为中年已婚农村男性,扛着沉重的养家负担。《报告No.5》指出,城配卡车司机95.8%为男性;年龄分布在41-45岁、46-50岁两个区间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4.3%和22.8%,较总体卡车司机年龄偏大;已婚者占比达89.2%;农村户籍者为77.8%。

  《报告No.5》指出,城配卡车司机工作时间较长,每日工作时间在“11小时及以上”的占比高达44.9%。因装卸货的时间安排、通行限制等,80.8%的城配卡车司机需要在晚上工作。2022年调查期间,城配卡车司机的月平均收入集中在8000元以内,其中6000元及以内的占比43.7%。较之2021年出现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其主要原因为新冠病毒疫情封控、经济下滑和平台压价。

  “相对于长途运输卡车司机,城配卡车司机的劳动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性。”周潇表示,城配卡车司机的工作更为碎片化,往往在一天里跑多趟货;要更多地参与搬运和装卸的工作,他们要“抢时间”跑出趟数增加收入;受到的限制更多,因工作地点在城区,白天通行受限、停靠受限,更需要等待,还要承担由违规带来的罚款、扣分和精神压力。

  在汇报时,周潇讲述了《报告No.5》里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50多岁的城配卡车司机被投诉后嚎啕大哭的故事。在一个酷热的夏天,这位司机负责运送一个双开门冰箱,客户家在4楼、无电梯,且车辆无法直接停放到楼下。不得已,司机背着冰箱徒步走800多米后,又爬了4层楼梯送到客户家中,楼梯窄、冰箱宽,来回折腾,从下车到上门花了一个小时。客户是一对夫妻,女的嫌弃冰箱被司机的汗水打湿,两人又拿出手电筒仔细检查后发现冰箱有划痕,最后要求退货。“冰箱装在纸箱里,有划痕跟司机也没关系。”然而这对夫妻不听解释,直接投诉了司机,按照规定,有客户投诉就要扣司机的钱,这意味着这位城配卡车司机白白付出了艰辛的体力劳动。

  冷链卡车司机

  需掌握比普货运输更多的技术

  《报告No.5》指出,冷链卡车司机99.4%为男性;生于1990年以前的占比高达84.4%,其中生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占比最高,分别为35.3%和41.1%,多为三四十岁的中年精壮劳力。已婚者占比85.5%,且至少育有一个孩子,多数为“上有老、下有小”。户籍分布多为就业公司或车队所在地的周边省份,且75.2%居住在乡村或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呈现出对公司/车队的某种地域性依附特点。

  “我们特别注重两个问题,一是冷链卡车司机的居住问题,一是户籍因素的深远影响。”沈原说,绝大多数冷链卡车司机承接的都是短途运输业务,下班后能回家居住,无须像长途卡车司机那样;故其居住地常常紧邻公司/车队,可大大节省通勤时间,从而增加家庭生活时间,更多承担照顾子女、看护老人等家庭义务。进一步看,相对于农村户籍的冷链卡车司机,城镇户籍的在居住地、住所来源、居住形态等方面具备更好的条件。

  《报告No.5》表示,冷链卡车司机除必须熟练掌握卡车驾驶技术外,还必须掌握有关冷藏车厢体的保温技术以及有关冷藏/冷冻货物的知识。冷链卡车司机的劳动强度较普货司机为低,但始终处于公司或车队的严密监控之下,为整个卡车司机群体中最接近工厂工人的部分。

  跨境卡车司机

  劳动强度有所降低而情绪劳动需求较多

  由于调查期间正处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期,调查组对跨境卡车司机的调查采取定性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为主。19位重点访谈的中国-老挝跨境卡车司机,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42岁,平均入行年限19年,驾驶证级别较高,驾驶车辆多为重卡牵引车。

  《报告No.5》指出,跨境卡车司机大多拥有多年境内运输经验,依靠境内运输积累的社会资本而转向跨境运输,但并不会完全放弃境内运输。马丹说,“境内运输之于境外运输是一个彼岸花式的存在,既是跨境运输的比照,又是跨境运输的序章和退路”。

  《报告No.5》表示,跨境卡车司机基本符合自雇卡车司机的总体特征,即原子化、流动性、不确定性与复合性。“但也有些许不同。”马丹说,作为自雇卡车司机,跨境卡车司机在本质上是原子化的存在,但其原子化程度有所降低、集体化程度有所提高;跨境运输流动属于有限流动,而不像大部分境内运输属于无限流动,由此境内运输的不确定性在跨境运输中变得更加确定;跨境运输改变了自雇卡车司机复合性劳动的配比,劳动量有所减少、劳动强度有所降低,而情绪劳动需求较多。

  ■纵深

  持续五年田野调查 透露强烈社会关怀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由沈原领衔担纲,旨在对中国3000万卡车司机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自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开展关于卡车司机的田野调查工作,历时5年有余,涉及10个省市区、20余座城市,共发放调查问卷3万余份,面访卡车司机、物流从业人员、各类管理者449人,录音时长2万7千多分钟,录写访谈文字515万多字。

  目前,已出版中国卡车司机调查5卷,合计161万字。前4卷考察了卡车司机总体的群体特征和劳动过程,与他雇卡车司机、卡嫂、物流商、装卸工、女性卡车司机等相关群体,以及组织化、挂靠制度、卡车县等问题。

  “因为坚持,所以厚重。这份坚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持续数年的调查,终成5本沉甸甸的作品;二是对田野调查的坚持,还引入了统计分析、数字技术等更多的工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世定指出了田野调查有着其他方法少有的优势,即发现作用机制、找到反例、研究人的观念、发现意料之外的后果以及变迁的萌芽。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是中国社会学学科重建以来少见的一项持续、全面、深入的经验调查研究,可与中国社会调查兴起之初陶孟和先生主持的北平人力车夫生活和工作状况调查联系起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说,这份系列报告不仅是标准规范的社会调查研究,还透露出一种强烈的社会关怀。

  “社会研究常常关注两类群体,他们处在社会的角落或衔接处。中国卡车司机调查关注到身为蓝领阶层的卡车司机群体,有情怀、有格局、有独特的视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赞扬道,“中国卡车司机调查关注‘劳动’而非‘工作’(work),后者具有高度的功能色彩,掩盖了生产过程中蕴含的不平等关系。”

  “这是一份具有学科方向性和学术支撑点的系列调查报告,也是对一种新的书写文体的探索和尝试,突出了调查报告的经验性特点,同时嵌入分支学科的理论视角。”沈原还分享了中国卡车司机调查的一些有效方法:由于公路货运业空间延展的体制体征,因而采取了多次进入的调查路径;使用电子问卷的匹配安排,这是调查高度流动工作人群非常有效的形式,但要注意建设问卷发放和回收的制度支撑系统;对某些重点访谈对象的反复调查和资料积累。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