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8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广东增创新优势、实现新突破的关键所在:“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节点的广东之行,总书记强调这两种精神,不仅是对广东过去四十多年发展奇迹的经验总结,更是对广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
改革开放精神与特区精神,是广东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是推动广东从边陲农业省份跃升为经济强省的“根”与“魂”,也是广东工会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跟随到引领的“源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工会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与特区精神,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更强的创新意识、更实的服务举措,推动广东工会工作再立新功、再创辉煌,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工会力量!
一、回望来时路:两种精神是广东工会发展的“根”与“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广东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所在。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率先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民营经济,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书写了令世界瞩目的“广东奇迹”。
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广东工会同样扮演了先行者、探索者、实践者的角色。从率先推动非公企业组建工会,到探索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创新开展职工民主管理;从新世纪初推动工会组建“攻坚行动”,到新时代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从服务传统制造业职工,到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广东工会始终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广东特色的工会发展之路,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工会工作前列。
特区精神是改革开放精神在广东最鲜活的体现。深圳、珠海、汕头三大经济特区的崛起,不仅塑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地标,也孕育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广东工会在组织建设、权益维护、服务职工、改革创新等方面,不断突破传统、超越自我,成为全国工会工作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正是改革开放精神所蕴含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开拓意识,靠的正是特区精神所彰显的“杀出一条血路”的坚定信念,靠的正是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广东工会的今天;没有特区精神的滋养,就没有广东工会的创新与突破。
二、立足当下局:从两种精神中寻找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当前,广东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的关键阶段,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加速,职工队伍结构深刻变化,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迅速壮大,劳动关系更趋复杂,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同时,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寄予厚望;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即将启动。“十五五”规划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职工技能提升、工会服务能力等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东工会必须从改革开放精神与特区精神中寻找破解难题的思路、推动发展的办法、创新实践的路径。
一是弘扬“敢闯敢试”精神,推动工会组织向新兴领域延伸。
要聚焦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大力推动工会组织创新,把建会的触角延伸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中。学习借鉴各地在“园区工会”“行业工会”“区域工会”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建会入会新模式,做到“职工在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二是发扬“敢为人先”精神,推动维权服务模式创新升级。
要聚焦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推动建立适应新经济形态的劳动标准体系、集体协商机制和争议调解机制。要加快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互联网+”工会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服务,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技能人才聚集高地。要聚焦“制造业当家”战略,围绕“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广东创造”跃升,推动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激励、使用全链条改革。要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革新,深化工匠培育工程,激励广大职工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为广东制造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奋进新征程:以两种精神为引领,推动广东工会工作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于广东工会而言,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与特区精神,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贯穿工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的一条主线。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要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通过“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劳模工匠进基层宣讲等形式,用劳模工匠自身的故事诠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从而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广东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二是聚焦中心大局,组织动员职工建功立业。
要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大战略,广泛开展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职工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南粤大地蔚然成风,让广大劳动者在广东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越来越宽阔。
要聚焦新型工业化、新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认真实施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建设工程。
要聚焦前沿技术、关键技术、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等,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要聚焦通用技术、专业技术及其融合,组织动员职工群众积极开展跨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劳模工匠进万企”专项行动,加强交流、优化协作,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要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拓展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打通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
三是坚持服务为本,当好职工群众贴心“娘家人”。
要用心用情做好维权服务工作,特别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困难职工等重点群体,健全困难帮扶、就业服务、法律援助、心理健康等全方位服务机制,健全和完善以工会驿站为主要载体的服务体系,推动改善户外劳动者工作条件,帮助更多的困难就业群体就业,让服务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不断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让广大职工群众感受到工会是值得信赖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