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填报志愿,不妨给兴趣和理想更高权重

2023-07-05 来源:南方工报评论员 潘潮
分享:

  近日,高考志愿填报紧张进行中。志愿填报可谓高考的“最后一役”,考生和家长们都希望通过填报志愿,求得“人生的最优解”。于是,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哪些专业前景好,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每年的这个时候,围绕高考志愿填报,都会出现“一家老小齐上阵、亲戚朋友共打听”的局面。毕竟,数载寒窗、艰苦拼搏,填报时自然希望“一分都不浪费”。可填报志愿又确实是门“技术活”,因为考生和家长们需要考量的维度实在太多。这些维度大致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

  外部维度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各高校、专业的“钱途”。考进大学并非考生和家长的最终目的,“毕业后好找工作”才是多数人关心的现实问题和朴素诉求。然而关于各高校、各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去向、收入水平等情况,信息量大而且分散,单是收集打听已经十分费劲,遑论需要运用这些信息拼凑出一条可行的毕业、就业链路,这足以让很多家庭“烧脑”。比如,各种专业的名称五花八门,内部设置的课程、对口的就业更是不能随便“顾名思义”,如果看着哪些名字“高大上”就轻率填报,最后就可能远远地偏离初衷。二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家境优越的孩子,支付得起更高额、更长期的教育费用,也拥有更多试错机会。普通家庭甚至寒门的子弟,也许就要更早就业、就好业,“走不起太多弯路”。

  内部维度包括但不限于:孩子的兴趣、特长、理想等。这些内外部的多个维度,如果都能高度契合,即一个年轻人不用担心家庭的经济条件,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做了自己理想的工作,还获得稳定体面的收入,那将是莫大的幸运和幸福。然而缺憾比完美更常见,世间常常没有那样的幸运,只能在前述多种维度中进行取舍、组合。这其中并没有一定正确的方法论,此处笔者也试着提供一孔之见:瞄准是否好就业、甚至是否有利于考公考编来选择院校和专业,这样“实用主义”固然无可厚非,但仍失之偏狭。

  人们往往容易高估外部维度的短期影响,而低估内部维度的长期影响。时代变化速度太快,现实充满不确定性,看似清晰的志愿规划路径大概率会“失效”。法学、经济学、土木工程、国际贸易、会计、金融、计算机,都曾是某个时期报考的王牌专业,但这些年又重新归于冷静;反倒是曾经冷门的殡葬专业,近年来“异军突起”。而能应对变数的,或许是那相对时代来说更加恒定的兴趣和理想。选择一个专业、行业,意味着经年累月的学习和工作,工资待遇水平和一个人在业内专精的程度呈正相关。如果没有兴趣、理想,缺乏内驱力,自然无法在业内持久精进,必定会被有兴趣且能坚持的人远远抛离。只瞄准当前的就业热点选择专业,即使4年之后仍能保持热度,谁能保证更长远的将来,热潮不会散去,收入不会下降?再加上违心选择赛道后,带来的工作学习味同嚼蜡、人到中年再费心改换赛道等精神内耗,真的划算吗?

  人生不是一场考试,没有标准答案。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既然如此,不妨在选择专业时立足长远,听从内心的声音,抱持终身学习理念,给予个人兴趣、理想更高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