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琼:深入抗疫一线,弘扬网络正能量

2020-12-14 来源: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 采写:甘韵仪
分享:

  今年的大年初三,原本可以在家边休假边做统筹工作的谢琼,驱车500公里,回到了新闻报道“战场”,深入新冠肺炎疫情“战疫”一线,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中山此次抗击新冠疫情诸多节点时的影像资料和关键人物的采访信息,向老百姓及时、真实地传递至关重要的疫情救治和防控信息。她是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视频组记者、编导。近日谢琼被评为“广东省十大职工好网民”。

  放弃休假到达疫情一线

  “这一次的采访,算是我职业生涯中很特别的一次。大年初三回来工作后,我到中山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次数大概接近20次了,以至于市二院的医护人员看到我,就会问我:‘你怎么又来了?’门口的保安看到我,以为我是外院来支援的,一般和我寒暄:‘你又来上班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谢琼自备口罩和防护服深入市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隔离病房、疾控中心、各大医院、隔离酒店、120急救车等地做一线采访。

  其实,疫情爆发时,她已经在家休假。不过,因为她跑卫生线跑了很多年,依然在后方与前方同事进行统筹互动,及时协助记者的采访事宜。“从年二十九到年初二,我在家的大部分时间也在统筹和协调前方的采访。大年初三,在家里实在坐不住了,我说服了我妈,当天开车500公里,从老家潮州返回中山,参与一线采访工作。”

  “从一开始有点担忧和紧张,到逐渐适应疫情的节奏,再到和二院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打成一片。非常庆幸,在这种关键的时刻,我和同事没有退缩。”谢琼说。

  考虑到当时医疗物资的匮乏,为了不给医院添麻烦,她请求在医疗设备行业工作的朋友找口罩和防护服,用于一线的采访。很快,朋友寄来了N95口罩和防护服。后来,这些防护设备在他们进入发热门诊拍摄时,起到了一些保护作用。这期间,她还与同事持续蹲点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公共应急病区,跟踪中山首例危重症产妇彭女士的救治情况,并进入隔离病房采访,也是中山唯一一个进入隔离病房采访的媒体。

谢琼在做一线采访

  克服恐惧继续勇敢前行

  作为一名经历过许多重要采访的老记者,她承认,相比其他台风、地震救援等采访,在传染病医院采访,特别是疫情初期人心惶惶的时候,不害怕那是骗人的。

  “我记得有一次在医院采访,突然看到病区门口停下来一辆救护车。门打开,有人走了下来。我和同事正在旁边拍摄工地,当时想也没想,我们就直接冲了上去拍摄。车上走下来3、4个人,后面跟着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我才知道,这几个人是过来隔离住院的患者。”谢琼说。

  有一天晚上,她睡到半夜被热醒了,全身出汗,感觉自己有点发烧。那段时间,她时不时咳嗽,那天晚上咳得也很厉害。恐慌随之而来,幸好只是普通的喉咙发炎。

  “当然,离不开我那年过花甲的硬核老母亲给我很多的支持。她开始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你要回去一线采访,好不容易一年才能回一趟家。但是,当我做了决定之后,母亲很坚决地跟着我回来。那段时间,我喉咙一直有干咳等等不适,但是她从来没有害怕过,也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不要去采访或者去医院的话。我问她,现在外面人心惶惶,你会不会害怕我带病毒给你?她非常认真地告诉我,你是我的女儿,我有什么好怕的!”谢琼告诉记者。

  克服恐惧,深入一线,仅今年1月下旬至3月,谢琼就统筹和参与制作了30多篇独家报道。《隔离病区的168小时》《那夜,我为中山首位疑似患者拍床边X光片》《中山的一天》《揭秘!中山首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从这个实验室初筛出……》《独家揭秘!中山44例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是怎么找到的?》《中山战疫744小时》《老婆,我最大的遗憾,是不能陪伴你看着孩子出生!》以及微纪录片《致敬每一个平凡的你和我》等,在中山日报属下的各新媒体平台首发布。

  她说,因为持续的蹲点报道,也见证了很多历史性的时刻。报道中山第一例治愈患者出院、直播采访中山第一个接受媒体采访的患者、采访中山第一个为疑似患者拍床边X光片的医生、第一个进行核酸检测病例的来龙去脉……“每一个具有历史节点的新闻事件,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最后是否能发布出来。但是,在这个特殊时刻,我们的信念是一致的,拼了命抓紧时间拍摄一切可以拍摄的素材。”她说。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谢琼以一名新媒体记者的责任与担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媒体”思想,及时传递政府的权威声音、医护工作情况,极大地鼓舞了社会信心、很好弘扬了网络正能量。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