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2022-01-21 来源:广东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分享:

  广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工作要求,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注重改革统筹协调,出台实施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若干措施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促进产业工人队伍明方向、有技术、会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力支撑。目前,全市440万产业工人中技能人才27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92.4万人、占33.6%,比“十三五”初提高3.3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一、坚持抓实“六个一”,引导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重要指示精神,把教育引导嵌入“六个一”工作中,坚定把产业工人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一是坚持“一带一”,强化党建带工建。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坚持从政治上带、从组织上带、从工作上带、从作风上带,努力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广大职工自觉行动,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二是坚持“一加一”,拓展“8小时”内外服务。既重视“8小时”内的教育,又注意在“8小时”外通过提供服务加强引导。充分发挥遍布全市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政务大厅和工青妇驿站等功能作用,开展各类服务活动4万场次,惠及职工群众800万人次;“四点半学堂”“八小时外的家”等特色平台不断拓展工会服务功能,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处处都有家。三是坚持“一联一”,国企民企“红联共建”。发动全市103家国有企业牵头对接120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红联共建”,定期开展学习交流等党工联合活动;依托“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大力开展货车司机等八大员入会、互联网等十大行业工联会建设行动,不断增强产业工人自信心认同感。四是坚持“一促一”,工青妇组织形成合力。由工会一家变成工青妇一个整体,整合资源、凝聚力量,针对产业工人及家庭成员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形成“您为大家•我帮您家”“广州工青妇”等工作品牌,2020年来关心关爱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城市困难职工、隔离酒店高风险岗位人员等群体220多万人次,在关心关爱中增强产业工人及家庭成员对组织的认同。五是坚持“一传一”,突出特色讲好故事。加大产业工人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力度,发起“广州全城为劳动者亮点活动”,地铁、公交、楼宇大屏数万终端滚动播放劳动者风采;开办“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精心组织100多名劳模工匠宣讲员到企业、社区、班组宣讲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高频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广州红·幸福城”等主题宣传活动,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创业热情,让广大职工学有榜样进有目标。六是坚持“一帮一”,用心用情解难事办实事。扎实抓好用工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两新”组织、新业态就业群体、灵活就业群体的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产业工人全覆盖;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专项小组结对帮扶生活困难产业工人群体,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让一个产业工人掉队。

  二、全力推动“四个先”,着力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在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整体水平上下功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一是推动规模领先。完善职业教育规划布局,2020年职业教育院校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68.68亿元,改善技工教育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广州科教城建设,全市在办职教学校、技工院校73所,在校学生26万人,办学规模稳居全国前列;5年来引进高技能人才7.75万人,占引进人才入户总量的33.3%。二是推动融合争先。全力调动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新路径,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平台。4所高职院校被纳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立市级产教融合示范区,校企联合共建22个特色专业学院、10个校企合作示范学院,市属7所技师学院与25家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全部高等职业院校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开设“双制班”“订单班”,累计为华为、格力、广汽等知名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0万余人。三是推动企业率先。落实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主体责任,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技能人才教育培养,督促企业将职工教育经费主要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产业工人教育培训,近三年全市3万多户纳税人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累计88亿多元;广泛开展线上、线下适岗培训和新型学徒培训,惠及职工群众超200万人次,助力8万多人圆了“大学梦”。四是推动机制创先。建立职业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十三五”期间累计推动24所中职学校与全省28所高校开展“三二分段” 贯通培养学生5万余人;引进世界500强和规模企业生产技术标准,建立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各技师院校开设160个专业,涵盖173个职业(工种)。

  三、注重夯实“三个通”,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充分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重要指示精神,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职业发展空间。一是打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通道。支持企业结合生产实际自主开展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扩大企业技能等级认定规模,推动岭南集团、白云电器等120家企业备案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2021年认定技能人才2351人。二是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2020年全市工程技术领域20个专业领域开展高技能人才申报工程技术职称工作,组织238名高技能人才开展申报,已有160人获得职称,两类人才深度融合。三是联通技能提升和正向激励供给。完善以职工技能、业绩、贡献确定职务晋升和薪酬待遇的激励机制,推进经济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将行业认定技能等级纳入积分制基本公共服务认可范畴,2020年1684名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入户广州,2019年以来累计向产业工人分配公租房6000余套;将优秀技能人才列为推优评先重点对象,2020年广州推荐评选的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中技能人才占35.8%,主要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重点工程等领域。

  四、突出打好“三张牌”,厚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优势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推动实现产业工人队伍“有技术会创新”。一是多维度打造产业工人职业教育品牌。推动技工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形成现代技工教育“广州模式”,获人社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各技师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占比91%,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推动穗港澳技能融合,共建6个穗港机电人才培训基地;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承担联合国培训项目,累计为20个国家和地区培训职业教育师资、技术员40批739人,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备案。二是立体化打造技能竞赛品牌。承办首届全国技能大赛,在世界技能大赛及全国、省和大湾区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加快建设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完成人社部“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等4个课题研究,加速世赛成果转化;创设“羊城工匠杯”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每年吸引上百万人次技能人才参与,选拔“羊城工匠”1200余名。三是全方位打造“三项工程”羊城行动品牌。多点开设粤菜烹饪专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特色的烹饪专业学科,持续向国外输送高端“粤菜师傅”;推动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纳入高等教育,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个,世赛中国集训基地17个;推进“羊城家政”实名制管理服务,打造15分钟优质家政服务圈爱心工程,“羊城家政”基层服务176个实体化站点覆盖全市;率先推动“三项工程”一体走进省内外对口帮扶城市,在贵州毕节市开办“订单班”55个,培养学生2000人,以“订单培养”实现精准“就业帮扶”;最近在梅州建立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开办“广东技工”现代学徒制大专班。

  (作者系广州市委副书记、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罗冀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