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港口产业工人地位

2022-01-21 来源:广东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分享:

  广州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中国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港、国际集装箱干线港、非洲及地中海航线核心枢纽港。广州港集团是广州港的主体经营企业,是广州三中心一体系航运中心的龙头企业。集团公司在册员工11860人,其中工人5339人。员工中技能人才中高级工及以上技术工人1930人(高级技师103人、技师505人、高级工1373人),占4212名一线操作工人的45.82%。近年来集团公司努力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要求,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配合集团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健全机制、拓展通道、保障权益多措并举,努力让产业工人有地位、有发展、有获得感,全面推进港口产业工人队伍地位提升,企业也因此获得更好发展。五年来,广州港全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分别为4.08%和5.93%,国际排名分别为全球第四和第五。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中,广州港在2020年跃升至第13名,该排名在“十三五”期间提升15个位次。2020年,以广州港集团为运营主体的“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港口型物流枢纽项目。

  一、健全主人翁制度安排,让产业工人有地位

  一是全面落实以职代会为主体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产业工人以主人翁姿态充分参与到企业管理中。集团和二级企业实现职代会制度全覆盖,集团职代会有职工代表240人,二级企业职工代表约2000人。职工代表中,技术人员、工人和一线管理人员、先进模范和工会干部等产业工人代表占比达到70%以上。每年坚持召开职代会,落实代表们对企业行政工作报告、福利费和培训经费使用情况、重大投资计划及实施情况等的审议权,坚持把工资制度、福利制度、改革调整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才实施。职代会闭会期间,定期组织职代会联席会议审议重大事项,开展职工代表提案征集办理和代表巡视活动。集团及二级企业平均每年组织的巡视活动超过20次,参与巡视的各级代表近300人次,巡视的主题有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职工劳动保护落实情况、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职工服务站建设情况等,内容紧贴港口生产经营以及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集团各级领导参与巡视,对代表们提出的合理的意见建议常常能现场敲定解决方案,巡视效果显著,职工代表主人翁意识持续强化。

  二是始终如一坚持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劳模培育选树机制,产业工人在评模评先的比例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历年来,集团共推选出全国、省(部)、市各级劳模约80人次,集团各级先进集体和班组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奖状、工人先锋号等全国、省(部)、市级荣誉称号40多项。在这些获奖先进个人和集体中,一线产业工人及班组占比超过80%。多年来,集团坚持实施广覆盖、深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机制,有效选拔出广大技能人才中的佼佼者,逐渐凝聚成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湛的产业工人队伍。主要做法是,由集团主要领导挂帅成立竞赛委员会,引领各层级共同打造“三位一体”劳动竞赛格局:以承办全国省市级技能竞赛为主体的上层平台,以集团级劳动竞赛、港口主体工种为主体的中层平台;以基层公司横向结对、纵向技术比武、各工种各岗位全员齐参与为主体的基础平台。五年来我们共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技能交流赛、广东省、广州市、集团各级技能竞赛65项,涌现了一批南粤工匠、羊城工匠、黄埔工匠、南沙工匠、集团工匠和金牌能手,产生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广州市技术能手等超过300人。

  三是建立“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制度,让产业工人有地位、受尊重。集团各单位以劳模工匠和创新者名字命名工作室,推广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和先进操作法,目前,集团共创建18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其中6个省级,7个市级。工作室汇聚了近400名港口技术骨干,其中省市劳模6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2名,高级技师和技师100多名,高级工50多名,助理工程师及拥有中高级职称者110多名。完成近200项技改技革课题,产生380余项创新成果,获得6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57人次获得技能等级提升,培训人次近1.4万人次,在企业技术进步、转型升级中创出新的天地。

  四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机制,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稳步提升集团公司第二次党代会一线职工代表46名,占比22.8%;第三次党代会一线职工55名,占比24.1%。2019年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46名。面对年轻的产业工人队伍,集团坚持创新思想政治引领机制,打造“广州国企党建学院”“广州市职工大学堂”两个培训基地和“一报两微两网”全媒体平台。广州国企党建学院每年组织微党课大赛主题活动,开展“讲述身边优秀的人和感人的事”等特色活动,大力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工会“职工大学堂”宣教阵地在年度员工系列培训计划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对一线员工在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和感化。广州港集团和工会两个微信公众号从不同角度分别发挥着积极作用,合计关注人数超三万人次,其中工会公众号以服务一线职工群众为重点,在广东工会系统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中排名第七位,在广大产业工人队伍中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二、拓展职业通道,让产业工人有发展

  一是拓展人才培养通道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由人力资源部、工会、教培中心、技工学校、基层单位组成的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高技能人才工作系统。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规划,负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集团工会负责构建劳动竞赛长效机制,指导基层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技术练兵活动,为高技能人才的选拔提供竞赛平台,具体负责组织开展集团级技能竞赛。广州港技工学校是一家面向社会招生,为社会提供技能人才的学校,技工学校每年毕业生600余人,集团每年招聘约200人。企业办学校拥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可以按企业需求培养技能型学生,另一方面为企业技能人才在职技能提升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到公司实习更便捷。技工学校较好解决了集团公司技能人才供给、技能人才培训等系列问题。

  二是拓展人才成长通道理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建立“小步快跑”的人才成长平台。在原有岗位设置单一的行政管理晋升通道的基础上,建立管理岗位、技术岗位、技能岗位和操作岗位四个系列,鼓励员工从多条渠道获得提升,稳定关键人才队伍。在技能岗位序列设置首席主任技师、主任技师、主管技师等。将中级管理人员、主任工程师、首席主任技师等作为核心人才关键人才进行统一管理。2021年还新制定《广州港集团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管理规定》,建立青年技能人才库,分别从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机修钳工、电工、起重工、危险货物运输作业员、仓储管理员、物流服务师、理货员等8个工种分类培养。

  三是开拓人才评审评价通道近年来集团先后成为首批承接广州市港口工程评委会的市属企业,首批建立企业职称自主评审单位以及广东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集团教育培训中心作为市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技能鉴定所,长期专注技能人才培养开发、技能等级评价和鉴定工作。近两年开展技能鉴定达4800人、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证复审达2000人。在省、市人社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集团创新方式,构建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企业内部评价体系,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级别开展等级认定,率先试点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工种。出台实施《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技能等级认定管理办法》,制定工种评价标准以及题库,严格过程管控保障技能评价质量。2020年为900多名职工在港口主体工种电动装卸机械司机、内燃装卸机械司机共五个级别开展等级认定工作,其中253人认定考核合格。

  三、保障收入待遇,让产业工人有获得感

  一是持续提升一线产业工人薪酬与高技能人才待遇。坚持集体协商制度,每年均开展工资和福利等方面的集体协商,近年要求各单位薪酬水平向一线技能人才倾斜,技能人才薪酬水平近三年均有接近10%的增幅。集团公司近年来执行的《岗位工资制度管理规定》,对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的人员发放补贴,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享受的补贴对应与助理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达到相同水平。新制定的《广州港集团公司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管理规定》更是专门为入库人员制订了技能人才补贴。实施企业年金计划为产业工人提升养老补充待遇,2020年支出5610.41万元。

  二是强化产业工人安全和健康保障。多年来坚持做好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福利待遇,2020年使用福利费用约1.32亿元。深入实施职工健康工程,平均每年开展职业健康体检1.5万人次,每年坚持组织职工短期疗休养,2020年支出疗休养费用超过222万元。为全体职工购买团体商业医疗保险,职工可享受包括100种一类重疾、50种二类重疾在内的30万元重疾赔付,2020年支出保险费723万元,职工获得理赔595万元。集团成立两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坚持到一线港口开展劳动保护情况、加班工资支付、各类社会保险缴纳等职工权益开展监督检查。

  是不断创新服务产业工人队伍的方法近两年工会调动企业共同发力,实现一线职工服务站点全覆盖,实施“洁净工程、卫生工程、健康工程”为工人解决实际困难,累计投入超过300万元。集团工会上线的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医疗服务与救助三大职工服务平台,成为广州市国有大型企业里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为载体首创的职工服务互动平台,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贴心和实效更是获得了港口工人的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