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

2020-05-26 来源:中工网记者 杨召奎
分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

  国家统计局4月30日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亿人。

  有着这样庞大的生产力,每逢招工旺季,许多企业却仍然频频出现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指出,原因在于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用工信息不匹配:有些农民工找工作的渠道存在局限,往往只能通过线下人才市场、掌握岗位资源的包工头、或是熟人介绍获取用工信息;而同样受限于招聘渠道,企业也往往难以及时找到符合用工要求、掌握对应技能的候选工人。

  “现在,城市中的企业利用招聘平台进行招聘,职工使用招聘平台找工作已逐步普及,一些商业平台每天更新数十万个岗位信息,但有为农民工提供绿色通道或专区的则寥寥无几。面对这一现状,一些省市的政府部门已牵头为农民工建立专门的大数据库,开展了区域性的探索和尝试。然而,现有的农民工大数据相关平台还存在范围不广、字段不够、积累不足等问题,尚未真正满足“大数据”的概念,在精准分析匹配方面也未充分发挥作用。”王均金委员说。

  对此,他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实名、数据完备的全国性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建立农民工真实信息档案,记录个人的家庭情况,就业经历、培训历史、社保、健康状况、目前就业情况等信息,并实时更新。

  同时,发挥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农民工提供精准的岗位引导服务,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支持,实现农民工、企业、技能培训机构之间的“三重对接”:即农民工信息对接用工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对接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实习信息,形成个人特长和工作意愿、再培训和用工需求的精整匹配。有些农民工希望扎根城市,可以通过培训转为技术工人,提高劳动收入,最终转为城市居民,使农民工“提质增效”成为更有价值,更有效率的新生产力;有些农民工希望更好地照顾家人,则可以匹配当地企业,回家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结合国内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的政策,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匹配,再通过深化“扶贫协作”等方式,最终目标把农民工降到1亿人以下,进一步释放我国人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