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州市海珠区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职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为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近日,海珠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工会组织建设新模式,正式成立海珠区工会联合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联会工委”)。工联会工委的成立,有效整合海珠区区域性、行业性的工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为服务职工、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布局、条块结合,构建工联会有效覆盖“生态圈”。结合海珠区产业结构和区域企业、职工分布特点,条块结合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抓“条”,聚焦重点业态。聚焦企业分散、就业形态特殊、劳动关系复杂等领域加强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2023年以来,先后建立保安、新业态、文化和体育、建筑和园林、寄递物流5个行业性工联会,显著提升了这些领域的工会组织化程度。抓“块”,创新组织形式。结合海珠现代产业集聚特点,因地制宜建立楼宇、园区、商圈工联会,在琶洲数字岛建立宝地广场、保利世贸中心,以及在海珠西片文旅商圈建立T.I.T文创园等3个区域性工联会。同时,将覆盖企业密集、职工数量较多的滨江街道海景社区工联会、沙园街道光大花园南社区工联会、琶洲街道雅郡社区工联会3个社区工联会作为2025年度海珠区社区工联会示范点建设项目,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有效覆盖。通过区域性、行业性工联会协同建设,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会联合会“生态圈”。
优化职能、健全机制,打造工联会作用发挥“增压器”。健全培训机制。结合工作例会和非公企业主席培训,组织工联会委员和工会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各类业务知识,持续提升工联会干部队伍水平。完善运行机制。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的意见》,结合海珠工联会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各工联会民主议事、工作会议、信息汇报等机制有效提升工联会工作效能。强化支持机制。2023年,区总工会出台《海珠区总工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规定,设立专项工作经费,根据各工联会实际开展工作情况给予5-10万元补助,为推动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整合资源、协同联动,激发工联会持续发展“生命力”。发挥国企示范带动作用。各工联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情施策,由国企工会主席担任工联会主席主要从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着手,以国企带民企、以点带面提高工联会建设综合水平;激发民企工会活跃程度。由民企职工代表担任工联会主席主要增强工联会活跃度和服务性,快速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整合社会组织优势资源。由业主单位负责人、行业协会人员和社区负责人担任工联会主席能够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为广大职工和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加强工联会工作统筹领导。工联会工委的成立,进一步强化了对工联会的组织领导,以工作协同推进、资源优势互补为抓手,实现“组织联建、资源联动、服务联片”,打破行业和区域的壁垒,打通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
海珠区总工会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全总“559”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夯实“小三级”工会建设基础。深化制度体系完善工作,细化区域性、行业性工联会的职责清单与工作规范,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依托各工联会实现对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的有效覆盖,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结合行业和区域特色推动服务阵地融合发展,探索更多服务职工的新模式、新路径,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工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