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狮子洋通道超2000米悬索桥建设“硬骨头”、在省内率先应用融雪抑冰技术……近年来,广东省交通集团工会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积极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综合创新研发团队。目前,省交通集团系统共有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女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市级创新工作室6个,以及集团创新工作室11个。
紧盯难点 劳模“智囊团”破题攻关
创新工作室注重聚焦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任务中的“短板”领域和“卡脖子”问题,通过工序优化、技术攻关、质量改进,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由该集团建设公司总工程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代希华领衔的创新工作室,承担了关于长大桥梁建设和管养技术科研项目20余项,申报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先后荣获省部级奖项6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鲜荣领衔的创新工作室,闯过核心技术、材料、装备、工艺重重关卡,啃下狮子洋通道超2000米悬索桥及双层复合通道建设这块技术上的“硬骨头”。
为推进高速公路改扩建数智化转型技术,应对改扩建工程中的施工难点,由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邓敏维领衔的青年鲁班创新工作室,创新“数字+”研发高速公路改扩建数字化体系,让智慧梁场、新泽西护栏自动化预制场等多项智能技术走在前列。广东首条“六改十车道”的高速公路——广澳高速公路南沙至珠海段改扩建难度远超团队预期,在负责人姚学昌带领下,工作室围绕“六改十”交通组织样板、拼接质量控制样板、多形梁标准化预制样板、特色服务区改建样板、绿色建造样板等攻坚。
逐“新”而行 创新成果转化“出圈”
该集团下属利通科技公司邢万勇领衔的创新工作室,由11名跨领域技术骨干构成,专攻智慧交通创新应用。团队融合车路协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推出“云—网—节—端”智慧公路方案,有效实现路段事件快速响应,信息化管控与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华路交科检测公司魏斌创新工作室为解决传统人工巡查低效耗时的问题,研发出基于云边结合的桥梁集群监测技术及装备、隧道边坡全息化监测系统等安全监测系统,目前系统研发成果已应用于集团内90多座桥梁,401处边坡、15座隧道的安全监测。
佛开高速杨琪领衔的创新工作室,致力于科学管养、数智交通等领域的探索创新。工作室成果——“高速公路宽幅路面防排水设计指南”获得发明专利3项,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作室还率先在集团系统内推动主线高清视频监控、视频异常事件AI检测,重点路段语音喇叭提醒3个全覆盖,有效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
示范引领 人才“孵化”激活动能
该集团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破除年龄、学历、工种等限制,发挥劳模团队榜样力量的效能辐射,支持职工参加各项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职工钻研岗位技能,努力把员工培养成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全面型人才。
二广高速成云创新工作室,吸收路政、养护、机电等不同业务骨干,经过多年抗冰实战与经验总结,在省内率先应用融雪抑冰技术,创新实施压缩车道、应急救援一张图、跨省联动协同保畅、“一字型”抗冰车辆编队等举措,同时创新研发“隐藏升降标尺式桩基定位装置”等,带领团队成员全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京珠高速广珠段杨志斌创新工作室聚焦高速公路监控员队伍建设,优化梳理118项监控工作流程,创新性提出并运用“一杆双枪”摄像布局,开发应用“监控视频辅助轮巡软件”,制定改扩建交通转换事件监控规范,监控巡查异常事件主动发现率提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