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广泛开展职工体育运动也是“投资于人”

2025-10-30 来源:南方工报评论员 潘潮
分享: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在粤港澳三地拉开帷幕。近日,本报推出“全运视角下的粤工文体”系列报道,聚焦“全民全运 全运惠民”背后的职工热情:从工间操到拔河赛,从花毽到各种球类运动,从健身房到马拉松,运动已成为广东职工健康工作、快乐生活的日常。(详见《南方工报》10月14日5版、10月20日4版、10月23日4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大力提振消费”“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而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不但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引擎,也是“投资于人”的重要形式,更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路径。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抓住全运“风口”,点燃职工体育热情,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壮大体育消费群体,一方面,可以直接拉动体育装备、训练服务、赛事赛会等领域的消费;另一方面,地方通过统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特色等资源,打造“观赛+旅游”的消费场景,也能满足职工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体育消费需求,既为生活添彩,也为经济赋能。

  人们需要通过不断消费,来保证劳动力可持续供给和代际传承。消费是劳动者进入下一期生产的条件,可视之为另一种形式的“准投资”。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型偏重投资于物、忽略人力资本的长期维护,“投资于人”意味着将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人的需求、人的发展和人的保障等民生领域,通过提升人的知识、技能、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性,开发人的内在潜能,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正是“投资于人”的实践路径之一。让更多职工群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既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全民身体素质,投入的“真金白银”最终会转化为职工群众的“强身健体”,进而增强工作时的生产力,降低个人健康风险和医疗开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提供条件、组织赛事、为职工“投资健康”,收获的还不止健康。“投资于人”,其深度在于对“发展以人为本”的长远洞察,其温度则在于对职工个体的热诚关怀。体育活动天然适合传递暖心和信心,适合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如有的职工跑步,最初只是为了摆脱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后来加入跑团,结识了许多跑友,从而在跑步中享受到了从紧张的工作节奏中短暂抽离的放松感;而随着广东的职工篮球运动在各大企业、产业园区间兴起,它不再是业余时间的简单消遣,而是让情感释放、让人与人建立连接的强力途径:“比赛中敢把背后交给队友,工作上也更放心把任务交给同事。”

  “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拼搏的感觉特别棒!”热火朝天的职工体育活动,收获的不仅是消费拉动的经济效益,还有职工们健康工作、快乐生活的强韧体魄,更有一种活力跃动、团结一心、昂扬向上的人文气象,这些都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绝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