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广东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广州黄埔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首批8条职工技能提升特色实训路线(以下简称“实训路线”),涵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与通信、新材料与环保、消费与服务、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工会干部培训等行业领域,路线设计立足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深度融合广州市黄埔区产业特色和工会工作优势。(详见《南方工报》8月28日第3版)
8条职工技能提升特色实训路线的发布,是这次广东省深化产改工作现场推进会的亮点,是一次立足长远的谋篇布局,让我们有充分理由期待,未来将有更多关于技能成才、岗位建功的“好故事”,为深化产改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实训路线所涵盖的产业企业,都是新质生产力产业企业,是支撑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核心力量。产业工人到这样的企业接受特色实训提升技能,才更可期待技有用、技可售、可就业、可圆梦。由这样的产业为产业工人提供实训基地,既能为产业自身发展锻造出具有一流技术的产业工人队伍,更能为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力资源。“技能照亮前程,人才赋能产业”,这正是产教融合应有的效能。这正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也是因刀刃的需求而锻造好钢,是手段与目的完美结合,是双向奔赴,互为有利,利利相生,不断增值,止于至善。
实训路线是广东工会在深化产改中的创新之举。从6月底启动运行至今,省市工会已先后组织14批近千名培训学员参观研习,并将其不断融入工会系统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课程中,助力参训学员直观认识传统行业在向数智化转型过程中迸发出的新质生产力,沉浸式感受和学习行业前沿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工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等,持续促进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提升。
实训路线的发布,为产业工人思想引领打造了新品牌,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妙棋,是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实招,而这,也是深化产改的题中应有之义。技能的提升不是孤立的,更高水平的技能提升,需要伴随着灵魂的提升、思想认识的提升、动机水准的提升,8条实训路线所涵盖的产业企业,是新质技能的高地,也是劳动精神的高地,于技能于精神,实具“双引领”“双提升”作用,确实是值得前去实训和学习的好去处、好学校。
对于参与实训路线的企业以及企业所在地区而言,这一举措更是打开了对外展示形象、深化交流合作的窗口,不仅能为企业拓展互动合作空间,更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提升他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这正是“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体现”,何乐而不为?同时,我们更需要向参与合作的企业致以特别的敬意。他们在一隅而怀全局,为产业工人队伍整体技能的提升,也为工会的深化产改的事业,贡献着“黄埔军校”,这是社会责任的体现,这是优秀企业家精神的体现。而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产改的意见,落实广东关于深化产改的方案,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地位保障、成长成才、权益维护、作用发挥、队伍壮大等六大行动,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也需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当然,深化产改工作,需要多部门分工协同,立法的立法,定规的定规,培土的培土,浇水的浇水,而工会于其间,地位凸显,要当好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各方,并推动企业,为职工利益,为大局发展,咬定青山,努力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