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今夏形势严峻,暴雨肆虐,蚊虫孳生。面对双重灾害,广东各级工会迅速行动,在风雨与疫情的夹击中,为职工群众筑起坚实屏障。从应急物资调配到防疫消杀,从健康宣教到灾后重建,以“可感可知可及可得”的务实举措,将工会“娘家人”的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用责任担当诠释了工会组织的初心使命。
“可感”不是空洞的口号,它体现于工会组织在风雨中紧贴职工,敏锐感知职工冷暖的实际行动里。在韶关乐昌,工会主席身先士卒,带领队伍蹚过齐膝的积水,将自热米饭与应急药品及时送到被困职工手中。在惠州博罗,工会干部在安置点为受灾职工子女开设临时课堂。这些忙碌身影的背后,是全省工会系统精心建立的“受灾职工动态台账”、“一对一”帮扶机制的高效运转。当工会干部卷起裤脚、蹚过积水、俯下身子、耐心倾听的那一刻,“娘家人”这三个字便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化作一股暖流,流淌在职工心间。
“可知”意味着工会组织要成为信息的可靠传递者,在危机时刻凝聚职工的信心。面对洪涝灾害,省总工会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统筹全省工会力量,向重灾区紧急调拨专项救灾资金,还及时组织运输救援物资车辆,同时积极动员超2.8万名工会志愿者参与救援。在蚊媒传染病防控方面,广东各级工会联合疾控部门,开展“清积水、灭蚊虫”专项行动,并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平台,向职工宣传防控知识。仅广州就组织企业工会清理孳生地1.2万余处。工会组织通过及时传递救援信息与防控知识,让职工实时掌握灾情动态和防疫要点,在风雨同舟中夯实了职工的信任基石。
广东各级工会为职工提供“可及”的帮助,在重大考验中彰显其组织优势。在茂名信宜,57岁的工会干部李伟明不知疲惫,连续三天三夜值守河堤。在东莞塘厦,由劳模组成的工会突击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职工争分夺秒抢修受损厂房,最终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工会组织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出现在职工最需要的地方,让职工在困难时刻能便捷地获得援助,无私的付出赢得职工的赞誉与信赖。
“可得”体现在工会在危机应对中,切实为职工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果。灾后重建,江门工会积极推动“工会+保险”模式,简化理赔流程,为受灾职工提供快捷的理赔服务。在防疫宣传工作中,深圳工会借助“数字工会”平台,精准推送防疫指南,覆盖职工超400万人次。工会凭借广泛的组织网络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应急体系中找准定位,从组织职工自救互助,到协调社会各方救援力量;从参与灾后重建规划,到全力推动防疫措施落实,每项工作都确保服务落地,让职工真正有所得。
广东工会这一系列的生动实践,诠释了中国工会组织的重要价值。工会组织不仅在日常工作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广泛的基层网络优势以及专业的服务能力,在应急管理、公共卫生、社会服务等领域都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有效填补了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空白,实现国家治理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衔接。
当洪峰过境、疫散云开,广东工会并未松懈,而是积极将应急状态下的高效机制转化为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工会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完善职工心理干预体系,推广“数字工会”在防灾中的应用等一系列举措,持续锤炼“可感”作风,夯实“可知”能力,永葆“可及”品格,拓展“可得”空间。只有这样,工会才能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始终成为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