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市总工会、深圳市大鹏新区总工会分别举办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交流活动。活动组织劳模工匠,通过实地参观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创新工作经验交流,促进创新成果更好转化,为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搭建了宝贵的经验分享平台。
湛江市总工会:水产食品类创新工作室座谈
近日,湛江市总工会在国联水产吴川产业园举办第四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水产食品类)交流活动。来自全市14家水产食品类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与骨干成员参加活动。
活动期间,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陈汉劳模创新工作室,深入了解其在智能化水产加工、标准化品控与预制菜研发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做法及成效。该工作室紧密围绕“海洋强国”与“蓝色经济”战略,持续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值化方向升级。
座谈会上,各工作室代表围绕技术攻坚、团队建设、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在技术突破方面,各工作室围绕种苗育种、智能加工、品质提升等关键环节持续攻关,累计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与科技奖项,部分成果已实现产业化推广。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建立起“导师带徒、项目练兵、阶梯培养”机制,有效破解行业人才瓶颈,形成“在研发中育人、以人才促创新”的良性循环。现场,陈汉劳模创新工作室系统介绍了其在产品研发、工艺优化与供应链整合方面的实践经验;何德边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分享了珍珠贝种苗改良、产学研合作与联农带农的创新模式;李丹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则展示了有机茶种植、金花茶高值化利用及茶旅融合等探索成果。
活动指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各工作室要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六个制度”为抓手,持续推进创新工作室的规范化建设。要健全创新组织体系,立足生产全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及客户需求开展创新,确保创新工作不孤立、不脱节。要鼓励全员参与创新,推动创新工作深入班组、扎根一线,通过在班组成立创新小组,广泛收集一线职工的创新建议,由创新小组组长汇总后提交工作室研发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同时,要注重用好“外脑”,充分发挥联盟小组作用,强化协作与资源共享,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深圳市大鹏新区总工会:20名劳模工匠分享创新经验
近日,深圳市大鹏新区总工会在大亚湾核电基地举办2025年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交流活动。活动以“互学互鉴、共享共赢”为主题,通过实地参观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创新工作经验交流,促进创新成果转化。20位劳模工匠代表参加活动。
劳模工匠们先后参观了“王文奎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大亚湾核电基地核能科技馆,并开展交流座谈。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工作室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创新实践与思考,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思想碰撞不断。“喻青儒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员邓秋霖分享了团队建设经验。他介绍道,工作室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破难题、以平台建设育人才”的宗旨,创新采用“1+1+2+2”团队组织模式,通过技术沙龙、成果复盘等机制促进成员成长。南澳中心幼儿园园长龚晖创新提出“三张图、三条路、三处风光”的工作方法,通过绘制团队结构图、研修路径图和成长愿景图,系统构建工作室发展蓝图。
近年来,大鹏新区高度重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目前已创建48个区级及以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培育工匠人才501人,取得专利及成果346项,创新攻关项目327项,累计节约成本14.86亿元,成为推动大鹏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