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已有18万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无严重不良反应

2020-12-24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

  广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如何开展?普通公众何时能够接种疫苗?元旦、春节假期出行应当注意哪些问题?12月23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疫情防控第69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广东省卫健委、省疾控中心、省市场监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目前,我省已全面启动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截至12月22日,全省已累计接种18万人,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随着国家疫苗附条件上市或者正式批准上市,特别是随着生产供应保障能力、产量逐渐提升,疫苗接种将逐步有序全面铺开至普通人群。”省卫健委主任段宇飞说。

  关键词:疫苗接种

  重点人群接种在春节前完成

  随着疫情防控深入推进,疫苗接种成为公众越来越关心的话题。段宇飞介绍,国家部署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以来,广东积极谋划推进,目前已全面启动重点人群接种工作,主要对象是进口冷链物流相关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入境人员闭环管理从业人员、海关边检人员、内地籍跨境司机及接驳司机、医疗卫生人员、基层防疫人员、公共交通从业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及学习人员等高风险人员。

  截至12月22日,全省已累计接种18万人,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总体平稳有序。

  “重点人群因为工作关系,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让这部分人优先接种,既有利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也有利于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段宇飞说,重点人群接种将在春节前完成。广东重点人群接种疫苗的费用由财政承担,个人免费,争取做到“应接尽接”,凡是符合条件者都能够按时接种。

  不过,并非所有重点人群都符合接种条件。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邓惠鸿介绍,有以下情况的暂时不能接种,包括: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59岁者,既往接种疫苗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的,孕妇,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以及患有其他疾病、经医生评估后认为不能接种的。

  “目前重点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是由单位预约。”邓惠鸿说,下一步,各地市将陆续公布专门为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提供接种服务的定点接种门诊信息。

  至于普通人群何时能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段宇飞表示,随着国家疫苗附条件上市或者正式批准上市,特别是随着生产供应保障能力、产量逐渐提升,疫苗接种将逐步有序全面铺开至普通人群,力争通过主动免疫的方式建立起群体免疫保护力,尽快有效控制疫情。

  段宇飞同时提醒,疫苗接种只是“多加了一把锁”,并不是万能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各项防控措施仍不能放松,个人防护仍不能放松。”

  关键词:假期出行

  出行前建议做好“三个准备”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假期还能正常出行吗?段宇飞提醒,假期出行仍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条弦。“跨地区出行要提前了解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了解目的地近期是否有病例或疫情发生,国外以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建议暂缓出行。”他说。

  广东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主任劳潮惠提醒,有条件的旅客应尽可能地错峰出行,避开春节前后的高峰期。他建议,群众出行前要做好“三个准备”:一是信息准备,要关注全国疫情风险信息以及出行目的地的防控风险等级和防控政策;二是个人防护用品准备,如足够数量的口罩、免洗手消毒液等;三是健康情况准备,要做自我或者随行人员的自我状况的评估,如果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

  此外,出行后应做到“一保留一观察”。“一方面要保留好车船票据,票据上标记有具体的班次、座位等信息,便于追溯出行行程;另一方面要做好14天的自我健康观察,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告知14天内旅居史。”劳潮惠说。

  “希望广大游客出游前做好功课,提前通过网络无接触方式购票,密切关注卫健委等部门发布的出行提示,合理规划旅游线路。”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龙家有建议,假期出游应做到“先预约再出行”。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绍龙就假期消费提醒,大家购买冷冻冰鲜食品时应到正规的市场和超市,不采购来历不明的食品。选购时应正确佩戴口罩,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及包装表面。

  关键词:年会活动

  50人以上活动要制定防疫预案

  往年,不少公司会在年底举办年会,今年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企业还能办年会吗?

  “我们建议总体上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减少旅途风险和减少人员聚集;建议尽量在线上举办年会,尽量不要跨省举办线下年会。”邓惠鸿说,如确有需要,务必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通过省内线下、省外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年会。

  邓惠鸿建议,年会应尽量压缩人员规模,缩短举办时间。50人以上活动要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预案,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举办活动前,要做好所有参与人员的健康申报工作。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和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的员工不能参加年会。

  “在活动中如发现自己或有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时,应自觉与他人保持距离,并及时按预案处理,要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乘坐公共交通,尽快到当地发热门诊就诊排查。”邓惠鸿说。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