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荔湾区:活化都市“枫桥”经验 织就劳动争议解纷网络

2020-09-02 来源:广州市荔湾区总工会 陈振发、柳莎
分享:

  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以积极构建多元化解纠纷机制为抓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落点,积极传承发展都市版“枫桥经验”,全力打造“1+1+N”全覆盖式矛盾化解平台,扎实织就功能互补、相互衔接、 密不可分的劳动争议解纷网络,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高站位大视野,助推构建多元化解纠纷

  劳动争议案件一般具有人数众多、类型复杂、诉求多样、善后不易的特点,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只有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统筹各方资源、各方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纳入综治维稳大格局,才能形成纠纷化解整体合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自2015年以来,荔湾区有部署、有落实层层推开多元矛盾化解网络的构建,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行政、司法、诉讼等措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法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化解工作格局。根据市总工会要求,2017年10月,荔湾区总工会主动对接法院成立了“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双方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的规定(试行)》《关于开展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的方案》,明确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的职能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逐步使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二、建机制行共治,“1+1+N”密织化解网络

  一是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实现审判的功能转变,从过去解决纠纷的单一功能,转变为疏导劳资双方情绪、修复劳资关系的复合功能,推动诉讼与非诉相衔接,构建以“调解为基础,仲裁为前提,诉讼为保障”的劳动争议处理格局。具体表现为,由工会派驻调解员配合法官在诉前、诉中对各类劳动争议进行评估、劝导、调解,在诉后做好释法疏导工作,对达成调解协议的,及时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继续进行调解,无法调解的则及时判决。二是深化矛盾预防与化解联动机制。建立群体性劳动争议纠纷的预警联动机制,与劳监、司法等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反馈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大情况,研究应对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因素,做到提早预防、提早化解。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成功运用了纠纷预警联动机制,向本辖区内的22条街道发出司法建议,并与人社等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沟通,摸查疫情可能引发的纠纷,成功将群体性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三是建立涉诉信访化解联动机制。发挥调解员具有亲和力、接地气的优势,对于情绪过激的当事人,邀请调解员参与劳动争议纠纷涉诉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并邀请广州荔盟社会服务联合会中具有心理咨询、辅导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情绪安抚,防止矛盾激化。四是建立困难职工救助联动机制。及时帮扶经济困难、再就业困难的劳动者,依法启动执行救助基金对3名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劳动者发放司法救助金29.7万元,将“农民工因拖欠工资造成短暂生活困难的”纳入临时帮扶救助范围,最高可申请荔湾区职工济难基金3000元/人。

  三、巧合力促化解,多个重大纠纷依法妥善处理

  依托多元化解纠纷机制,成功调处多宗重大敏感矛盾纠纷,通过延伸工作方式,在荔湾区委政法委统筹下,区工会联合法院等单位,提前介入广船产能转移引发的劳动纠纷预防与化解,妥善安置职工8700多人,实现搬迁工作平稳过渡。自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建立以来,调解案件688件,调解成功30件,自动履行率100%,涉及劳动者工资报酬160万余元。在诉讼阶段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劳资维稳事件。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相关经验成效陆续受到《人民法院报》《南方日报》等主要媒体报导推广。2018年10月,在荔湾区政法委组织的多元化解工作培训班上,以书面形式介绍汇报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经验成效,获得了肯定与推介。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