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座“圆梦桥” 他在海岛上坚守了9年

2022-10-13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彭新启
分享:

  十年志

  李江,今年51岁,现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总监。

  2013年9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成立铺装办公室,担任铺装办公室主任;

  2015年1月,担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管理部部长;

  2017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8年4月,率领团队——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管理部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2022年4月,担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总监。

  迎难而上 用责任与担当书写国家工程

■李江 全媒体记者彭新启/摄

  “在港珠澳大桥即将迎来通车四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管好大桥’的嘱托,正加快推进大桥智能化运维项目的研发,用实际行动推动大桥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9月30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总监李江表示,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作为参建者代表之一,他有幸见证了历时9年的建设过程,成为个人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总长约55km,设计使用寿命120年。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人工岛详细了解大桥建设情况后,会见大桥建设者代表时强调,“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我为你们的成就感到自豪,希望你们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攀登新的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这让我感到十分自豪与骄傲!”李江认为,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参与国家工程建设,既要感恩遇见新时代,也要感谢数万名一线建设者的团结拼搏。

  1995年,李江从长沙理工大学毕业后来到中交四航局成为一名施工员。从技术员到项目经理,从专注工艺技术到参与海外项目施工,这一干就是15年。

  2010年4月7日,李江加盟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担任工程管理部副部长,分管桥梁施工和质量管理工作。“人的一生,总要做几件有意思的事。”李江认为,对于一个工程建设者来说,港珠澳大桥是一个挑战性极高的工程。挑战意味着成长,这个过程必定是很有意义的。

  从参与建章立制到施工过程控制,李江一心扑在项目现场。在桥梁工程招标、承包人进场、施工准备以及施工期的各个阶段,李江发挥专业优势,把控总体施工组织,制定最优施工顺序,让大桥施工有条不紊推进。对于桥梁基础130m钢管复合桩、整体式承台墩身预制、埋床式承台墩身安装、110m钢箱连续梁制造安装、85m组合梁制造安装等新结构及其配套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施工管理,李江抓得十分细致,使各项施工得到有效控制。

  2013年6月,面对70万平方米规模的铺装工程须在1年内完成的任务,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专门成立了桥面铺装办公室,李江被任命为桥面铺装办公室主任。“桥面铺装对于一个单位工程来说,只占两个分项,这看似极不起眼的一项工作,对于建设港珠澳大桥,却是工作重点。”李江表示,港珠澳大桥项目具有规模大、工期短、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高的特点,由于是在外海环境下施工,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对此,李江率领6名同事各司其职,针对“港珠澳大桥桥面的设计标准是15年,不允许出现早期病害”的要求,通过材料、人员、设备、工艺保障,确保工程质量。

  穿针引线 用智慧与创新擦亮施工品牌

  2014年12月,根据项目总体进展,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把钢结构办公室和铺装办公室与工程管理部进行整合,由李江负责总体统筹日常具体工作。“整个大桥的超大规模合同段共有10个承包人,如何围绕关键线路各合同段做到系统均衡推进,非常考验建设单位的施工组织能力。”李江回忆,周密的前期策划、明确的关键线路、差异化的合同管理模式、复杂的界面协调,一天下来他有超过70个手机通话记录和工作短信,从早到晚基本都在施工现场忙碌着。

  “所有参建单位对于将港珠澳大桥建设成为世界级跨海通道的目标高度认同,是一切协调工作的基础。”让李江感到欣慰的是,无论施工项目出现任何问题,各参建单位管理者都胸怀大局,积极协商,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在承包商、监理管理的基础上,李江还充分发挥试验检测中心、测控中心、施工质量管理顾问、澳门土木实验室的作用,有效保证了工程实体品质。

  2018年2月6日,在珠海召开的交工验收会上,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以99.17分的优异成绩通过交工验收。“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协同作战,这个分数是行业里值得骄傲的数据。”李江微笑着说。

  牢记嘱托 用使命与价值用好管好大桥

  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登陆珠海,正面袭击港珠澳大桥。面对严峻的挑战,李江心里捏了一把汗。项目交工后,各参建单位已经退场,由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正式接管,该局专门成立了防抗台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李江和3名同事按职责分工驻守在东人工岛。当晚11点多,大桥进入台风十级风圈并持续加强,李江在现场每2小时巡查一次,持续密切关注风力、风向、水位、浪高的变化和结构、设施设备的工作状态。9月17日早上9点,台风警报解除。“大桥主体结构经受住了15级台风的考验。”李江说,台风的考验,直接全面验证了工程设计的科学、建造品质的可靠,并检验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独立面对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

  港珠澳大桥是国内第一座设计使用年限达120年的交通工程,如何通过高质量养护,在满足设计寿命的基础上增寿延寿,是新时代赋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责任与使命。2019年,李江从分管大桥建设与施工转为分管大桥养护与管理。为了做好大桥养护管理工作,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建立了养护管理体系,专门制定了养护运维技术手册,从桥梁工程、岛隧工程、机电工程等方面作了详细指引。通过开展日常检查、经常性检查,确保出现的病害得到及时妥善处置,通过定期检查全面掌握工程技术状况。另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专门设置了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桥梁、人工岛、隧道关键部位设置1200多个传感元器件,可实时掌握工程结构在环境、荷载、响应的关键信息。

  为了提升港珠澳大桥养护水平和质量,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还承接了科技部和交通部联合开发的重大专项《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集成应用》课题,利用新基建、5G等技术,形成智能运维养护管理平台,目前项目研发进展顺利,该工程示范应用后,将极大提升港珠澳大桥运维管控的能力和水平,让港珠澳大桥项目成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示范工程。

  访谈三问

  记者:广东这十年,您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李江:到2021年底,广东高速公路通车1.1万公里,连续8年位于全国第一。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深中通道的加紧建设,广东交通强国建设迎来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成果。越来越完善的交通网络极大提升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性。

  记者:广东这十年,您个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李江:经过港珠澳大桥项目的历练后,我无论是在专业技术领域还是职业生涯上均获得了不少荣誉,也经受了诸多磨练,这些都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记者:您认为桥梁工程师的职业使命体现在哪里?

  李江:作为一名桥梁工程师,需要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包括经验的传承、教训的总结,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注重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要实现自我突破,用责任担当书写华丽的职业篇章。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