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海边“红土”:“到海陆丰找彭湃同志去”

2021-05-11 来源:南方工报 马大为 詹船海
分享:

  1929年8月30日,因叛徒出卖,中国农民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彭湃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彭湃,众所周知,是从广东海陆丰地区走出来的革命赤子,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今汕尾市海丰县城是他的出生地,在海丰,有与他的革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红宫红场革命旧址。

  1958年7月30日,徐向前元帅在《人民日报·长征副刊》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奔向海陆丰》,其中写到彭湃。此文后来入选全国中学语文统一教材。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中学的国人来说,对彭湃的记忆最初便来源于此。

  2021年4月21日,记者再次“奔向海陆丰”,实地走访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以及彭湃烈士故居等,在这片海边“红土”踏寻先烈足迹。

  史迹寻踪

  “农民运动大王”有许多个“破天荒”

  1927年12月13日,广州起义失败后,主力部队1200余人在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后统一定名为红军,简称“红四师”)。随后,据《奔向海陆丰》一文,这支部队“决定到海陆丰找彭湃同志去”。徐向前就在这支部队中,在1928年1月到达海丰后,他升任红四师师长。

  在《奔向海陆丰》一文里,徐向前描写了初见彭湃时留下的印象:他只有三十多岁,身材不高,脸长而白,完全像一个文弱书生。他身穿普通的农民衣服,脚着一双草鞋。海陆丰的农民都称他为“彭菩萨”。他的声音洪亮清晰,充满了革命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心。

转存图片

▲彭湃烈士铜像 马大为/摄

  在此之前,1927年10月,南昌起义主力部队余部1300多人也从潮汕地区退守海陆丰,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简称“红二师”)。

  红四师和红二师在会师于海丰红宫红场,从此在彭湃与东江特委的领导下,开辟了总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成为我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彭湃有许多首创。

  彭湃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瞿秋白称他为“中国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战士”。1918年彭湃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期间曾参加过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留日期间,彭湃便明确表达了“中国是农民占多数,中国革命要依靠农民”的观点。1921年5月返乡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1922年6月起,彭湃深入家乡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在短短半年内,相继成立了六人农会、赤山约农会、海丰总农会,会员达20万之众。这是建党初期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彭湃还亲自主持设计了“海丰县总农会会员证”。

  1924年4月,彭湃赴广州,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和农讲所骨干教员,他所编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成为历届教材并传播全国,是中国革命史上最早关于农民运动的重要论著。1925年3月,海丰县总农会为培养农运基层骨干,又创办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任所长,招收粤东各县学员42名。

  1926年,毛泽东在《农民运动》第八期发表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高度评价了海丰农民运动,指出“全国各地必须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算得上革命的成功”。毛泽东还曾派第六届农讲所学员到海丰实习和调研。

  大革命失败后,海陆丰的共产党人于1927年5月1日率先举行武装起义,又在9月7日和10月28日举行了两次武装起义。在彭湃的领导下,以红二师为主力,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根据192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联席会议做出的“打红旗、建立苏维埃”的指示,在彭湃和东江特委的领导下,1927年11月13日至21日,在陆丰、海丰分别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没收土地案、改良工人生活案等八个决议案,宣布成立海、陆两县苏维埃政府。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是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没收土地案》以法规形式阐述了开展土地革命的理由,明确宣布没收一切土地并分配给农民,而且确定了分配土地的原则、标准和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规,揭开了中国土地革命的伟大序幕。

  1927年12月1日,红二师、粤东各县代表及当地人民共5万多人在红场举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为此次大会,彭湃设计了红场大门,并题写“红场”两字。红场大门由红、黄两色组成,配以民国特色的纹饰,烘托中心的五角星,整体显得恢宏庄严。

  1928年11月,彭湃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值得注意的是,彭湃在开展农运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工运。早在1923年夏,彭湃便派骨干去海城、汕尾、马宫等地成立了基层工会。1925年3月,林务农赴渔业工人集中的汕尾、马宫港发动渔业工人组织渔业工会,并组织了汕尾理发工会,顺利打开了组织工会的局面。1925年4月22日,海丰工人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告工人书》和《工会利益》传单,分析工人受压迫、受剥削的阶级根源,阐明工人的历史使命和当前任务。到1925年10月,海丰县已经有20个行业的工会组织,据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相关图片介绍,有担子工会、织布工会、建筑工会等。

  1926年5月1日,海丰县总工会成立。

  红色传承

  彭湃精神永远值得传承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位于海丰县城中心区,总面积3.37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棂星门、拱桥泮池、前殿、大成殿、彭湃铜像、红二师和红四师纪念亭等。

  红宫,原为学宫,或称“孔庙”,始建于1379年。1927年,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便在红宫召开,当时会场外墙刷以红色,场内用红布盖壁裹柱,从此改称“红宫”。

  记者走进红宫,只见两侧厢房被改造成博物馆展厅。居中的大成殿里,还原了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时的场景:大殿正中墙上,悬挂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的党旗与马克思、列宁画像,伫立着一尊彭湃雕塑,“打倒土豪劣绅!”等12条标语环绕四周,演讲台前整齐摆放着数排长板凳。

  红场,是位于红宫东侧的广场,这里能容数万革命群众开大会。红场中央屹立着由著名雕塑家潘鹤塑造的彭湃全身铜像,造型为彭湃身着西装,双手叉腰,眼神坚定。铜像后方有一座主席台,四方都搭建了传声台。讲解员称:“当时如果遇上人数众多的大会,有专门的传声员负责复述主席台上的讲话。”

3.jpg

▲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展出的实物   马大为/摄

  再往东走去,一座栩栩如生的雕塑还原了当年红场会师时战士们高擎红旗、握手相拥的热血场景,还有一座红四师纪念亭,内立一碑,讲述了红四师参与保卫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功绩。东墙上的碑廊还镌刻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对海陆丰革命的点评。

  近年来,汕尾全面整理红色家底,对全市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进行拉网式普查,抢救性挖掘保护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先后3次编印了《汕尾市革命遗址图册》,图册显示,革命遗址遍布全市各镇街。海丰县政府更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比如通过深化红色文艺创作,搭建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和百姓舞台,组建各类红色故事宣讲队伍和“红色文化轻骑兵”,向老百姓讲好红色故事。

  此外,海丰县还依托红宫红场旧址,对周边沿街铺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打造成一条长约2.1公里的红色文化街,把红宫红场周边路段打造成集地标观景、文化品牌、市民活动、城市形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红色经典景区,吸引市民游客尤其是年轻人前来“打卡”。

  据介绍,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每天从全国各地到红宫红场旧址参观和学习的游客都有数千到上万人。

  记者一行还参观了位于海丰县城桥东龙津东路龙舌铺的彭湃烈士故居。故居内以图片形式陈列了彭湃的革命故事。“1907年夏,彭湃随大兄到乡下收租,目睹佃户‘镰刀挂起,米瓮无米’的境况时,对佃户说:‘不要交租了。’”这是其中一幅图片的文字说明。在故居门前,还立有彭湃火烧自家田契的雕塑。这个故事更被广为传颂。

4.jpg

▲彭湃烈士故居 马大为/摄

  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馆长陈火金对记者称:“彭湃那种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永远值得传承。”

  工会之履

  践行“店小二”式服务,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工作

  1988年,汕尾市设立,原海丰县属的七个镇划归汕尾市城区。据汕尾市总工会党组书记郑伟中介绍,2020年以来,汕尾市总工会大力践行“店小二”式服务,充分发挥工会“娘家人”作用,引领广大职工勇担使命、接续奋斗,在推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中贡献力量。

  汕尾市总工会紧扣“基层基础建设年行动”深化“党建+”和“+党建”部署,大力推进“党建带工建”示范点创建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工建”工作。全年新建工会63家,换届55家,补选或改选35家,5家百人以上非公企业进入建会筹备阶段,广东海丰经济开发区等6个“党建带工建”示范点建成投用。

  同时,紧扣“项目双进会战年行动”,汕尾市总工会指导推动在深汕中心医院等重点项目工地打造“工友村”“职工之家”“劳动者驿站”等服务阵地,全年工会新建各类服务阵地30家,把“家”建在一线劳动者身边,主动提供法律援助、节日慰问、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店小二”式服务。

  在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方面,汕尾市总工会紧扣汕尾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汕尾理工学院等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展“六比六赛”劳动竞赛,在全市8个行业17个项目中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汕尾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积极打造23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海陆丰革命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

  职工心语

  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资深讲解员罗晓梅:讲解红色故事,要根据不同的游客人群需求来设计讲解内容和风格。比如,对于以学生为主的游客,就要着重讲彭湃从小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成长故事;对于前来开展党建学习活动的,就要着重讲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展进程。力求能做到让游客每次前来都有不同的感受,真正有所收获。

  策划:南方工报编委会

  文本统筹:全媒体记者 詹船海

  执行采写:全媒体记者 马大为 詹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