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守好一座桥 护好一片海

2025-04-30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徐丘濂
分享:

  临近“五一”假期,港珠澳大桥水域即将迎来客流高峰,大桥观光游、海岛游、港澳游等水上客运航线繁忙。有这样一群守护蓝色海域的海事人,他们常年穿梭在桥梁与水域之间,守护着水上交通的安全与畅通,为船员们筑起一道道坚实的安全屏障。他们来自广东省先进集体——港珠澳大桥海事局。

  因桥而生

  “你好!你的船速度是多少?净空高度是多少?如果通过这个航道,请保持航速不低于5节,不超过12节,谨慎驾驶,加强瞭望,并按规定请船长亲自上驾驶台指挥……”有船驶入港珠澳大桥水域,智管中心值班员通过数字甚高频向船舶发出温馨提示。

  智管中心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殷殷嘱托在灯箱滚动播放。灯箱下方有8个大尺寸显示屏,分别显示的是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大桥水面视频监控系统和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数字甚高频系统等,它们代表着海事监管的“超强大脑”“眼睛”“嘴巴”,构建起多维感知智能防控体系,实现大数据应用,将港珠澳大桥水域的“风吹草动”尽收眼底。

  “平均每天大约有800艘商船、40万吨货物、1万名旅客通过港珠澳大桥水域,每个值班员要对水域情况、船舶动态进行关注、查询、核对、呼叫,还要对违法违章船舶进行提醒、取证、宣教。”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副局长孙晓光介绍,“海事值班员每天实施行政检查100余艘次,每个操作要在1—2分钟内完成,每天要操作系统三四百次。长期如此,很多值班员都患有腱鞘炎。”

  港珠澳大桥海事局探索防船碰桥安全监管创新模式,携手港珠澳大桥业主单位推进防船撞预警工程、物理拦阻工程建设,成立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特别监管区创新研究工作室及实训基地,开展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特别监管区管理机制研究,推动制定珠江口水域安全监管“一域一策”,港珠澳大桥防碰撞“一桥一策”,研究落实港珠澳大桥江海桥梁航道相当内河A级船舶便利通航举措,深化与珠江口各分支局在人才培养、应急处置、防台联动等方面的一体化合作。

  2022年5月29日,一艘起重船准备穿越港珠澳大桥桥区水域,港珠澳大桥海事局通过智慧海事平台“大脑”,查询核实该船为工程船,配有起重浮吊设施,船舶全高为26.58米,船方报告实时高度为13米。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利用“天眼”系统(大桥水面视频监控系统)对该船进行实时跟踪,运用VR实景地图和EV录屏功能对其高度进行比对,发现该船并未将龙门吊高度放至最低。此时,船舶的水面以上最大高度可能为26.58米,而江海航道桥的通航净空高度为24.5米,若以船舶此高度继续航行,将存在碰撞桥梁的风险。值班员立即通过数字甚高频精准传声,要求该船锚泊整改,并派出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核实。在执法人员的监督下,船方完全放低起重浮吊设备,核查最大高度为13米,成功消除安全隐患。

  此后,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专门设立了电子围栏系统,对航经大桥水域的工程船实施全程跟踪、自动报警。海事值班员充分发挥电子围栏系统作用,对超高船舶进行一对一、点对点高度关注,实现风险科学管控,引导船舶安全通过大桥。

  因大桥而生,与湾区共兴。据统计,自2018年大桥通车以来,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保障过桥船舶约157万艘次,服务旅客通行约2880万人次,保障货物平安过境约11.2亿吨。

  护桥有方

  “我们在这里布设了一艘海巡船,同时,还在香洲港的公务船码头布设另外两艘海巡船,一旦辖区水域发生事故、险情,海巡船最快10分钟以内可以到达现场参与应急处置,以保障辖区‘船安其航’‘货畅其流’。”来到港珠澳大桥口岸人工岛码头,港珠澳大桥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黄玉龙指着正缓缓靠岸的“海巡0930”船向记者介绍。

  “去年,我们牵头联合28家单位对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海上应急协作能力做了一次检验。”孙晓光介绍。

  2024年11月9日,2024年港珠澳大桥防碰撞海上应急演练在港珠澳大桥水域举行,这是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六年来,首次在该水域举行的海上综合应急演练,港珠澳大桥海事局是活动的主要承办单位。“演练协调了粤港澳三地28家单位、24艘船艇、300余名应急救助人员参与,设置粤港澳应急救援协调、桥梁防碰撞应急处置、桥面协同应急处置科目,深化了粤港澳大湾区海上应急协作,提升了港珠澳大桥水域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检验海上应急处置与桥面应急处置协同能力。

  港珠澳大桥作为连接三地的国之重器,是串联湾区文旅资源的黄金纽带。对于守护这一水域的海事人来说,每场大型文旅活动都是监管能力的压力测试。随着“海上看大桥”观光航线等海上文旅活动成为网红打卡项目,港珠澳大桥海事局的创新监管也同步升级。

  过去几年,港珠澳大桥海事局通过构建“电子围栏+智能预警+现场警戒”三重防线,全力打造大湾区水上旅游新业态海事监管样板工程,每年保障“海上看大桥”、海上环岛游、珠澳游艇自由行等文旅项目超2000次,助力“九洲船说 相约大海”项目入选“中国十佳旅游科技创新项目”,还主动服务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粤港澳大湾区帆船拉力赛、世界风筝板系列赛珠海总决赛等湾区大型水上运动赛事顺利举办。

  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港珠澳大桥海事执法人员将24小时在岗值班,通过“现场巡航+智慧监管”的方式,为航经港珠澳大桥水域的船舶提供实时安全服务。实行分级包保、专人专岗专责的“三专”监管机制、重点蹲守等工作要求,确保监管措施、管控措施、力量预置等工作举措落实到位,确保重点时段港珠澳大桥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黄玉龙说:“特殊时段,水上客运船舶和旅客数量显著增加,我们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守桥有责

  烈日暴雨、寒冬酷暑,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奋战一线,八年坚守,实现大桥开通以来水域“零伤亡、零事故、零污染”目标。

  这群海事人还先后参与护航深中通道建设、服务阳江青洲五六七海上风电场项目等重大新业态工程建设,执行“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首次在广东沿海发射的海上安全警戒任务,圆满完成重点时段水上交通管制和应急保障工作……

  港珠澳大桥海事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印发实施“十四五”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计划,打出“学、培、赛、研”法治人才培养组合拳,加强青年法治海事队伍建设。

  2023年11月22日,由广东省海员工会主办的广东省第十二届“金锚杯”海员职工水上交通安全执法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广州举办。比赛聚焦“水上交通安全执法”主题,要求选手熟悉掌握海上交通安全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和海事行政执法案例。经过激烈角逐,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一名,黄玉龙荣获“广东省金锚奖”。

  “听玉龙的爱人说,他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背英语单词,为的就是不断提高个人参加海事履约工作的能力。”孙晓光向记者透露。

  坚持学习、对业务精益求精,是黄玉龙对劳动精神的深刻诠释,这种精神也感染着团队每一位成员。港珠澳大桥海事局连续4年不间断开展“以考促学”学法活动,黄玉龙等7名执法人员通过国家法律资格考试并取得公职律师资格,占全局干部总人数的12%,位列广东海事各分支局第一。

  擦亮“法治海事”建设名片。港珠澳大桥海事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2024年11月21日,港珠澳大桥海事局成功承办首届“泛珠三角海事模拟法庭”活动;牵头多家单位成立珠海市首家少年“海事学校”及珠海市海事青年志愿服务站,打造“谁执法谁普法”海事品牌,开展普法宣传活动80余次,惠及中小学生1.2万余人次,“少年海事学校 法治护航成长”项目荣获2020—2021年广东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优秀普法项目;开展60余场安全大走访、座谈会活动,为港澳船舶企业安全运营把脉问诊。

  ○劳动观

  记者:你们对劳模精神有什么理解?

  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副局长孙晓光: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劳动者新使命。当下,AI正蓬勃发展赋能千行百业,但不怕苦不怕累依然是劳动精神的底色,始终葆有积极上进的心态、强烈的责任感、追求卓越是我们一直以来坚定不移秉持劳动观,将这种精神融入每一个工作环节,熟悉掌握新科技新知识,用智慧与汗水推动行业进步,加快开创海事现代化发展新格局的步伐。记者:你们的劳动座右铭是什么?港珠澳大桥海事局副局长孙晓光: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生活存在于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