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东在检查机车。 全媒体记者誉建业/摄
何远志(左)在进行电饭煲震动耐磨试验。 全媒体记者誉建业/摄
在湛江市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南海西部油田产学研中心,记者发现,这里为产业工人提供了理论+实操的车间,专业涵盖海洋油气操作、海上发电、仪表维修、电气维修、机修钳工5大主体专业。作为该产学研中心的“领军”工作室,依托培训基地的陈可营海洋油气开采技能创新工作室完成了解决海上平台生产难题900余项技术攻关,助力湛江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打造“海上新广东”。
近年来,湛江市总工会通过搭建湛江市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平台这把“金钥匙”,助力企业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提升。
不仅如此,湛江市总工会还通过创新企业班组建设和以企业文化为企业强基筑魂,通过打造“三把金钥匙”,打破各部门界限,整合全社会资源,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形成整体合力,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技能建设水平,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今年,湛江市总工会《突破创新产改“三把金钥匙” 为党政助力、为企业解困、为职工服务》获评2023年度广东工会工作创新奖二等奖。
企业按需“点单” 工会精准“匹配”
3月26日,湛江市某企业生产线重要部件发生故障,时值生产旺季,设备供应厂家技术员无法及时到达。情急之下,该企业第一时间向湛江市劳模工匠服务专班求援,在湛江市总工会的协调下,省劳动模范、南粤工匠获得者、湛江劳模工匠服务队成员、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修段段长杨向东奔赴现场提供技术援助。
当日下午,杨向东驱车赶到该企业的生产现场。经检查,发生故障的设备对垂直度、配合精度要求较高,精准校正难度较大。杨向东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故障处理经验,了解该设备装配工艺要求后,从技术修复要点、操作关键点等进行针对性指导和示范。为争分夺秒恢复生产,他连续奋战两天,深入机台近距离指导机修工完成设备整套修复安装作业。3月28日凌晨,求助企业的设备成功修复并运转正常,为恢复正常生产争取了宝贵时间。
这只是湛江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去年9月以来,湛江市总工会按照“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的要求,狠抓贯彻落实,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并将该项活动作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融合开展,通过企业按需“点单”、工会精准“匹配”、劳模工匠“送技”机制,组织市劳模工匠服务队成员到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难题,获得企业大力点赞,并使该项活动成为推动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湛江市总工会在推进“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过程中,聚合力、搭平台、建机制,以解决各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切入点,使专项行动在区域性、行业性、领域性和产业链四个方面实现整体推进。据统计,专项行动已组织劳模工匠代表300余人次,开展各类技术服务80多场,服务企业100余家,解决技术难题150多个,联合攻关项目30多个,为企业集中开展管理和技术等各类培训20多场次,帮助1.2万余名职工提升技能技术水平,劳模工匠面对面为企业会诊把脉,现场开方解难题,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欢迎,释放潜在经济效益超1.2亿元。
8月7日,在湛江市总工会的牵头下,8家市级工匠学院组成了湛江工匠学院联盟,这也是全省首家工匠学院联盟。该联盟旨在建立全市性统一的职工培训大平台,按企业实际生产岗位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迫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全市高技能人才比例,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事实上,在开展“产改”工作中,湛江市总工会积极牵头,通过打造“三把金钥匙”,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整合全社会资源,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形成整体合力,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技能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工会把准脉开药方 当好企业“技术员”
在湛江市总工会的指导下,湛江海事部门今年及时成立劳模工匠服务队,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和劳模工匠专长两个方面精准发力,聚焦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发展堵点,依托劳模工匠资源量体裁衣,深入调研“号脉”,精准对症“开方”,破解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海事力量。
“我们码头的危险货物资质与过境货物不符合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今年年初,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物流和供应链相关负责人向湛江海事部门求助道。巴斯夫一体化项目投产后一年预计有100艘次载运过境散装危险货物船舶靠泊。“这类‘拼船’运输过来的船舶还能进港靠泊吗?”码头相关负责人发出担忧疑问。
对此,“湛蓝”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周林将过境散装危险货物与拟靠泊码头泊位资质符合性问题研究纳入重点工作进行推进,专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由具有丰富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监管经验的业务骨干积极参与,制定详细课题推进计划,明确时间表、评估标准等。同时,构建顺畅的沟通桥梁,多次到巴斯夫、中科炼化、湛江港集装箱公司走访调研,了解掌握企业关于过境货物出现频率、相关应急预案制定等。另外,通过函调、实地学习调研等方式深入学习各地海事管理机构关于船舶载运过境货物监管优秀经验,对收集到的优秀经验做法进行分析比较,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目前,课题研究报告针对过境散装危险货物与拟靠泊码头泊位资质符合性问题,提出了符合湛江辖区实际情况的监管措施,将有效解决载运过境散装危险货物船舶因码头附证“靠泊难”的问题,有助于保障企业生产线顺利高效运行,同时,船舶靠泊效率提高16%以上,“劳模工匠助企行”的成效得到巴斯夫的高度评价。
通过深入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湛江市总工会找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聚焦企业“忧心事”和“烦心事”,以政策优化“小切口”做实惠企“大文章”,沉下身心察实情,深入调研解难题,将“问题清单”变为企业的“满意清单”,实打实解决了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是说新语”
“技术搭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砖一瓦
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湛江廉江市靠着一个螺丝刀、几个零配件,成为我国最大的电饭锅生产基地,有全国30%的电饭煲产自这里,零配件销售量占60%,2022年,小家电占廉江工业总产值的四成以上。但近年来,受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影响,廉江小家电的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龙力电器有限公司安全办主任郭水连是湛江市总工会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队员。今年她在湛江市总工会组织的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中发现,廉江小家电在智能化方面存在短板,行业职工老龄化严重。她在调研交流中,一方面积极呼吁各企业、形成合力、改变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共同探讨行业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将职工家庭的关怀纳入企业管理之中,“员工的家庭稳定和谐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也会提高。”
全总大国工匠培育对象、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技能专家陈可营建议各企业应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创新力,不断投入研发更多的专利产品,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影响力。
劳模工匠齐聚一堂,面对面为企业“会诊把脉”技术难题。目前,湛江劳模工匠服务队成员共有820人,由各级劳模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各类工匠人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等构成,涵盖钢铁、石化、水产、家电、羽绒、制糖、制药、农业等十几个主要行业。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华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主管何远志高度点赞:“劳模工匠助企行为各企业提供交流平台,我们各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也在共性技术难题中找到各自行业所需的解决方案,为湛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