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多方发力让职业教育不再“低人一等”

2022-05-19 来源:南方工报 张任青子
分享:

  据媒体报道,11年前,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转至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就读,轰动一时。11年间,他从技师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继而加入一家教育咨询公司,转型为“职校老师的老师”。他走在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上,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但也亲身体验了学历导致的职业发展隐形门槛和“天花板”。

  周浩的经历体现了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尴尬——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但市场普遍认为,职校毕业意味着综合素质不高,天然“低人一等”。究其原因,既有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问题,也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问题。

  首先是长期以来依据成绩“普职分流”,导致用工市场对职校毕业生有刻板印象。我国选拔筛选的机制几十年来都是成绩好进普高,成绩差进职高。在主流社会的认知中,职业教育就是差生的选择。在择优录取的就业市场上,职校生戴着“二流”的“帽子”,必然被边缘化。

  其次是职业学校普遍办学水平不高,学生学艺不精,竞争力不强。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是民办的,公办的很少,存在设备老旧与市场脱节,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不合理、不完备,师资力量弱等问题。加上学生入学门槛低,学校学习氛围差,学生在校期间学不到有用的知识和过硬的技术,只是混日子。这样的毕业生,必然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抓好职业教育,对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想扭转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现状,需要从几方面同时发力:

  以人为本开展教育,是根本之道。要科学合理地构建基础教育的分流制度,按照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人才,适合做研究的去普校,动手能力强、想走技术路线的去职校,而非简单依据成绩分流。让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真正平等、融通,让学生拥有在不同教育轨道上自由切换的可能性。唯有如此,才能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吸引社会和学生的主动选择。

  大力推动本科层级职业教育,是必要手段。呼吁全社会改良观念,予职业教育以更多的公平对待,这是必须的。但职业教育终究还是要靠自身的强大来赢得尊重。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及政策投入,大力推动本科职业教育甚至硕士阶段职业教育,可以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在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是当务之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提出鼓励和支持普通中小学增加职业教育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劳动教育,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窗口,为未来的学科选择、志愿填报做好准备。引导孩子们在青春年少时肆意探索、实践人生所向,他们才能在当打之年时认定目标笃定向前。

  提升技术工人的待遇和地位,是重中之重。技术工人的地位决定职业教育的地位。从表面上看,人们看不起的是职业教育,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看不起技术劳动者。要想让职业教育不再受歧视,从逻辑上来说,必须持续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和地位,让技术工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真正的平等,从个体层面来讲,是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从国家层面来讲,更多年轻人愿意选择技术路线,涌现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可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打破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尴尬局面,带来的将是人才价值创造更加活跃,是人才、社会、市场的多赢。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