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陈燕红:她带着小村从“黄泥路”走上“致富路”

2020-11-27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何帆燕
分享:

  虽然时隔24年,陈燕红依然记得自己跟着同学第一次走进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的情景: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村口的黄泥路把她脚上的白布鞋一下子染成了黄色。“我当时便暗暗地想,将来我要将这条路改成水泥路,2017年,这个想法实现了。”25日,从清远城区返回隔坑村的路上,陈燕红对南方日报记者说道。

  陈燕红是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外界眼中,她是从城市嫁到山区的“外来媳妇”,是粤北第一批玩转网络带货助力农货“出山”的“乡村新闻官”,是积极开拓、引产业进村的“脱贫致富带路人”,村道硬底化是她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一日前,她刚刚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关注留守儿童

  对陈燕红来说,2010年是个新开始。在此之前,她当过乡村教师,到广州、佛山等地做过小营生,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她在2010年回到了隔坑村。隔年换届,她被村民选为妇女主任。

  才上任妇女主任,她便将目光投向了村里的留守儿童。原因无他,“人数太多了。”陈燕红回忆,“至2013年,村里732个儿童中,有近一半是留守儿童。”

  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她在2013年创建了“隔坑村儿童之家”,吸纳附近教师来村里开设第二课堂,招募在读高中生利用周末、暑假时间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其后,她将目光延伸到“留守”妇女群体,积极帮助“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成功让隔坑村的留守儿童降到如今的50多名。

  引进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时至2016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依然仅仅只有4万元。为改变这种状况,陈燕红带头成立了燕红种养专业合作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领农户、贫困户“抱团”发展。4年下来,合作社的参社者由2016年建立之初的10多户贫困户发展到了100多户,贫困户年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

  村民脱贫奔康的信心成功被点燃起来,陈燕红有了更深远的谋划,“想要有长远发展,还得把大的产业项目引进来。”2018年,清远天地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成功引进,该公司计划在隔坑村投资100万元,按照“企业+园区+贫困户”模式打造一个微型农业产业园项目,村民不仅可实现家门口就业,更可获得租金分红。

  助力农货“出山”

  在积极引入产业项目的同时,陈燕红尝试当起了“网红”,成为了粤北地区第一批玩转网络带货助力农货“出山”的“乡村新闻官”。

  受疫情影响,往年年初本该进入销售尾声的阳山淮山,今年在春节前后却仍有近千亩因销路不畅没有采挖。看着种植户一脸愁容,陈燕红再次当起了播报员。随着滞销消息的网上发布,订单很快纷至沓来,最多的一天,陈燕红在微信上收到300多箱的单子。

  (编辑:邓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