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总工会界别委员聚焦职工关切传递职工诉求

2025-01-15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王艳
分享:

  在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总工会界别委员发挥主界别优势,聚焦破解生育养育之忧、学前教育成本、探索建设数字经济湾区、加强大湾区智慧城市交通建设,以及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热点,广泛开展深调研,持续精准建言献策,传递与广大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诉求。

  省政协委员马栩生:

  打造生育友好标杆省份

  “今年我提交2件提案,关注的重点还是职工子女普惠性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1月14日,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马栩生对记者说,他还在梳理调研收集的材料,对即将提交的提案作最后完善。

  履职以来,马栩生一直关注职工子女托育服务。通过深入的调研与分析,他认为,我省托育服务面临的难题主要为普惠性托育缺口大、托育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托育机构场地筹措难、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收难。

  “要解决这些难题,政府应当加快推进托育服务地方立法工作,加快建设生育友好标杆省份,健全托育政策支持体系,提升广东核心竞争力。”马栩生建议,出台《广东省托育服务促进条例》,界定政府责任、家庭责任,明晰托育服务权利义务;制定托幼一体化管理办法、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管理办法等,建立对托育机构设立、运营的中长期财政支持政策,引导优质资本进入托育领域;加强托育人才培养,鼓励托育领域产教深度融合,设置托育从业人员入职补贴及岗位补贴;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和托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机制,持续支持行业人才终身学习。

  马栩生还提交了《关于建立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提案》。针对广东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比偏低,公办幼儿园编外教师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人员流失率高等问题,他建议应当以提供普惠性服务为衡量标准,建立公办幼儿园定期成本核算和收费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各地市、县(区)财政对普惠性幼儿园投入的长效机制,保障学前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省政协委员叶世远:

  逐步实现“油电同权”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1100万辆,同比增长42.2%,并且渗透率已连续6个月超过51%。

  “新能源汽车从市场边缘走向主流,意味着现行政策环境下购置税、车船税、燃油税应收额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国家补贴减免)。”作为汽车制造行业从业者,省政协委员、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叶世远认为,偏向性的补贴也引发了市场不公平竞争的加剧,导致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形成内卷,甚至出现了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补贴而采取不良竞争模式现象,这样的局面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汽车行业需要的是一个良性、健康且稳定的竞争环境,而非单纯依赖补贴的短视行为。”叶世远建议,国家应当适时地调整补贴政策,逐步减少对新能源汽车的直接补贴,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市场的自然选择和优胜劣汰机制,能够更好地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同时,国家需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当前汽车行业中的卷本行为,逐步实现“油电同权”,促进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协同发展,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大对汽油车产业的支持和投入,保障其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此外,汽车行业工人的薪资福利问题也至关重要,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工人的薪资水平与市场发展相匹配,防止企业通过损害产业工人的薪资福利来压缩产品价格。企业需注重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省政协委员胡芳军:

  探索建设数字经济湾区

  数字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省政协委员、北京德和衡(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工会主席胡芳军认为,应该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湾区地理位置优势,尝试推进两岸三地数据安全合规跨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数据实操,实现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省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存在短板,比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区域化差异,数字技术创新人才短缺,关键领域技术自主创新方面仍有不足,大湾区数据合规流动机制尚未成熟,缺少实操层面指引,亟需先行先试实践探索。”胡芳军建议,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缩小数字鸿沟。在人才建设上,应增加对数字技术研发的投入,支持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探索建设“港澳数据特区”,发挥湾区龙头数字企业优势,推动数字湾区建设。

  胡芳军还关注基层行政执法改革。针对基层执法效能低下,职能分散等现状,他建议加强市县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的职能整合,提升整体执行效能,解决多头执法问题。各级政府要科学下放职权,做到精准下放,确保基层可以有效承接。比如可以推广“枫桥经验”,强化执法为民理念,强化法治文化建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省政协委员张伟:

  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

  作为一名来自建筑领域的政协委员,中建四局工会常委,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部)主任张伟关注大湾区智慧城市交通建设。

  “我们做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的迅猛发展,这些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促进了湾区内部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张伟认为,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面积扩大、通勤距离增长,在提升大湾区重要城市的交通质量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智慧城市交通可以提升城市交通质量,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应用于城市交通领域中,以实现交通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从而确保交通的安全、高效和环保。”张伟建议,进一步完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推动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和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等措施,提升大湾区城市交通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出行体验。

  张伟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首先,加快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数据处理能力,建设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提高路口车辆的通行率,减少交通信号灯的空放时间。其次,加强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如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动态调整公交和地铁的班次和路线,建立公共交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实时的公交、地铁到站信息、路线规划、票价查询等服务,建设智能停车设施,推动停车资源共享,鼓励企业和个人将闲置的停车位进行共享。再次,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大湾区智慧城市交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