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深圳工会特别策划“消失的工具和职业”云展馆,带职工走进时光博物馆,追忆曾经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工种以及背后蕴含的劳动故事,致敬各行各业劳动者。
“消失的工具和职业”云展馆分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工种两大展厅。通过“沉浸式”照片手段,“云端”回望往昔劳动者风采。
在劳动工具展区,既有上世纪80年代结婚需要的硬指标“缝纫机”,也有千百年来为樵夫、耕者遮风挡雨的“蓑衣”,还有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微信”电报机······这些曾经的老物件在交通、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可能还是“奢侈品”。它们的迭代更新,展现了日趋丰富、现代的生活方式。
劳动工种展厅里,有靠一把小小的铁锤就能养家糊口的“铁匠”,有挑着担子沿街叫喊补瓷、补缸、补锅的“补匠”,也有随着技术进步已经消失的 “电话接线员”……这些旧职业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深圳市总工会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线上展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网上博物馆,弥补线下闭馆的遗憾。另一方面,通过“云展馆”致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进一步激励广大群众在疫情期间坚定信心、保持干劲,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安全员王进明在线上观展后感慨地说,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却永远忘不了爆米花的甜香,货朗哥的手鼓,缝纫机的嗒嗒声,还有铁匠师傅用小锤与大锤演奏的声音。他说:“感谢时光机里的宝藏,让我们重温历史的记忆,传承父辈俭朴的美德,在新的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编辑:桓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