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木刻画”代表性传承人吴思志:用匠心守护非遗传承 | 致敬南粤工匠⑫

2020-05-14 来源:南方杂志
分享:

  

  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就没有一流的制造。工匠精神,成为当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词。

  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制造业大省。广东制造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总工会组织开展 2019 年“南粤工匠”推荐学习活动,20 名“南粤工匠”从全省千万劳动者中脱颖而出。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南方》杂志推出“致敬南粤工匠”系列报道,倾听一线南粤工匠们的精彩故事,追寻“工匠精神”的南粤特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更多产业技术工人前行。

  【本期人物】

  吴思志

  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刻画”代表性传承人

  榜样力量

  吴思志继承了传统的高州木刻画雕刻技法,又独创了“粒点刀法”“拼板套色法”和“背拓着色法”等绝技。他的作品作为文化名片被选送到美国、埃及、 意大利等地交流达百多件,让中国的传统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吴思志:雕刻千年时光 坚守艺术之美》视频

  “一张好的木刻画至少要有三种味道,有木板的味道,有刀的味道,还有墨的味道。”木香四溢中,纤巧的刻刀精准落下,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刻画”代表性传承人、茂名高州市潘州画院院长吴思志以巧手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各类形象。

  高州木刻画源于唐朝。木刻画不仅仅是一门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还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长久以来,高州家家户户都有贴木刻画的习俗,比如年画、门神等等。“如果没有传承,都用机器印刷,慢慢地手工的就会消失,这种延续一千多年的粤西文化也会消失。”吴思志表示。

  年近花甲的吴思志“刀耕不辍”40余年,对于他来说刻的不仅仅是画,还有一千多年的时光。吴思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题材和技法的突破,同时也肩负起高州木刻画传承的重担。“高州木刻画需要发展、需要创新,融入当下的社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吴思志说。

  刻刀缘起儿时梦

  近年来,高州木刻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并于2012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州木刻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以黑白木刻为主要创作形式,由艺人雕木像、雕木牌改为雕木刻年画、神牌、门神、利是、符咒等进行印刷演变和发展而来。”吴思志告诉《南方》杂志记者,高州木刻画生活化气息浓厚,具有淳朴、粗犷、敦厚的艺术特征。

  作为高州木刻画第七代传承人,吴思志从儿时起就跟随老师学习木刻画,之后他一直浸淫于高州木刻画的创作与研究中。经过多年刻苦钻研,吴思志在木刻画的技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的作品也先后在省、国家、国际上获得30多项荣誉。如今,吴思志所创作的木刻画作品,已经成为高州文化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初学,精通,到大成,再到超越,吴思志与木刻画相伴走过40余年路程。吴思志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他的爷爷是一位木刻画艺人,他从小就跟随在爷爷身边,对木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周围的人们经常看到小吴思志一手拿着小木块,一手拿着刻刀,心无旁骛地沉浸在雕刻创作的世界中。

  高考时,吴思志顺从父亲的意愿,报考了中文系,但童年的热爱一直扎根在他的心底。大学毕业后,吴思志毅然选择从事与美术相关的工作,并投身于木刻画的学习与创作中。在照相馆替人画背景,在高州市文化馆系统学习绘画、木刻画,到广州美术学院进修,远赴北京学习……决心踏上木刻画的创作道路后,吴思志一刻也不停歇,在精益求精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艺水平。

  在吴思志的创作道路上,其父亲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吴思志看来,父亲是对他创作影响最大的人。“我的父亲曾是一名游击队员,在10多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小时候,我经常听父亲讲述在游击队里的战斗故事。当时我暗下决心,如果长大了,一定要用木刻画的方式把父亲的故事展现出来。”

  受到父亲经历的感召,吴思志创作了一系列以红色题材为主题的作品,并收获了如潮好评。而红色题材也成为吴思志创作风格的一大特色。他创作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品《闪闪红星》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作为高州木刻画第七代传承人,吴思志从儿时起就跟随老师学习木刻画。

  木屑纷飞中的创新与坚守

  “木刻画的创作不能墨守成规,要融入现代的题材,实现推陈出新。”吴思志说,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完成。

  “刀耕不辍”40余载,吴思志不断寻求创新突破。在吴思志的刻刀下,高州木刻画的创作题材突破了年历符等传统式样,丰富多样的形象跃然在世人眼前。而题材的创新也对木刻画的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吴思志在木刻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独创了“粒点刀法”“拼板套色法”和“背拓着色法”。

  《军魂》是吴思志以“粒点刀法”创作的得意之作。他以高超技巧雕刻出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形象。木刻画板上,战士紧抿干裂的嘴唇,坚定的眼神直视前方,疲惫的脸庞却透露着果敢和坚毅。《军魂》曾荣获广东省“岭南杯”创作一等奖、“粤文杯”首届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作品还被中国军事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吴思志还创作了许多大放异彩的经典作品。《岭南圣母》作为《岭南圣母纪念邮集》封面在全国出版发行;《天王送子神仙卷》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荔枝丰收图》则作为茂名市文化礼品在《魅力中国城》节目中赠予湖北十堰市;等等。与此同时,吴思志的木刻画还作为文化手信被送往美国、埃及、印度等58个国家。

  在这些经典作品的背后,吴思志倾注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大型木刻画作品不仅需要匠人们的灵感,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10米长的《天皇送子神仙卷》整整花费了吴思志7年时间。目前,吴思志正在创作一幅20米长的《永乐至尊卷》,全卷共有360多个人物造型。据他介绍,完成这幅作品还需要七八年时间。等全卷完成,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中,《军魂》的诞生过程让吴思志尤为印象深刻。当时吴思志夜以继日地投入创作中,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小憩一段时间又爬起来开始工作。“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数日,等到作品完成,眼睛像灯笼一样红肿,泪水直流。”吴思志回忆道。

  木屑纷飞中,一把刻刀记录着时代变迁,见证着匠人攀登艺术高峰。2014年,吴思志被评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刻画”代表性传承人。

  

  《军魂》是吴思志以“粒点刀法”创作的得意之作。他以高超技巧雕刻出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形象。

  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在茂名高州市,木刻画不仅是人们记录生活的方式,也是高州人对文化艺术的美好追求。随着高州木刻画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作当中,为城市留下文化记忆。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吴思志的坚守与努力。

  而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思志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保护和发扬高州木刻画的责任。他的作品作为文化名片被选送到美国、埃及、意大利等地交流达百多件,让中国的传统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吴思志组织开展“非遗文化重传承,特色文化进校园、到社区”活动,吸引了3万多人次参加;他协助高州一中成功申报教育部“中国传统文化高州木刻画特色学校”,协助高州附一小成功申报“广东省传统木刻画特色小学”;他频频走访老艺人,挖掘有价值的木刻画板及作品……吴思志致力于高州木刻画的传承与坚守,为高州木刻画的延续注入新鲜血液。

  保护高州市佛子岭景区清朝“墙壁”不被拆除,抢救高州市根子镇浮山岭景区冼太庙明朝牌匾、马贵镇石门景区刘三太庙清朝牌匾,向高州市政府提议保护清朝孔庙遗址……在做好高州木刻画传承工作的同时,吴思志还肩负起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吴思志创作了《湖北加油》等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近30幅。“中国加油!”吴思志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场景,让我深受感动。我收集了许多素材,以高州木刻画的表现形式创作了一批作品,希望这些作品可以鼓舞士气、振奋人心,鼓励大家齐心协力战胜疫情。”

  

  吴思志(右三)组织开展“非遗文化重传承,特色文化进校园、到社区”活动,吸引了3万多人次参加。

  

  总策划丨冯建华 石雄东

  统筹 | 郭芳 宋善斌

  执行 | 刘龙飞 郭佩霖 夏梦 温柔 史成雷 李卓华 卢益飞

  本期报道 | 卢益飞

  视觉 | 曹力思 林晓龙

  校对 | 杨明珠 潘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