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陈德丰:我用木头讲故事 | 致敬南粤工匠⑩

2020-05-14 来源:南方杂志
分享:

  

  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就没有一流的制造。工匠精神,成为当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词。

  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制造业大省。广东制造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总工会组织开展 2019 年“南粤工匠”推荐学习活动,20 名“南粤工匠”从全省千万劳动者中脱颖而出。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南方》杂志推出“致敬南粤工匠”系列报道,倾听一线南粤工匠们的精彩故事,追寻“工匠精神”的南粤特质,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更多产业技术工人前行。

  【本期人物】

  陈德丰

  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揭阳市惠来德丰木雕工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榜样力量

  一天上千次的雕琢,抱着几十斤的木雕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刻刀磨破手是家常便饭……30多年来,陈德丰一直沉浸在拿木槌和刻刀的创作生涯里。作为一个用木头讲故事的非遗传承人,他的木雕工艺作品屡获国家级、省级重大奖项。

  

  《陈德丰:我是一个用木头讲故事的人》视频

  陈德丰双目炯炯有神,紧盯着手中的木雕,木屑翻飞中,各式精巧传神的图案便诞生在他的刻刀之下。

  作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30多年来陈德丰始终沉浸在木雕工艺美术创作中。如今,陈德丰更是享有中国营建工匠名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广东省南粤工匠等荣誉称号。

  

  1988年,19岁的陈德丰拜潮州木雕名师陈登轩为师,开启了拿木槌和刻刀的创作生涯

  刀尖上的艺术

  在潮汕地区,小到家中的桌椅,大到宗祠的门窗匾额、檐廊承柱上,都可以看到木雕的身影。木雕工艺是当地鲜明的民俗文化。

  1969年陈德丰出生于广东惠来县,从小在耳濡目染中,他对木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拿起画笔描摹各种图案。1988年,正是陈德丰19岁那年,他拜潮州木雕名师陈登轩为师,开启了拿木槌和刻刀的木雕工艺创作生涯。

  “学艺的时候,通常是每天早上7点多开始雕刻,一直忙到傍晚6点。一天下来,晚上再向老师傅请教,哪里做得不好要认真琢磨,直到做到逼真。”回忆起学艺的那三年时间,陈德丰直言很艰辛,刻刀磨破手是家常便饭。

  木雕是一门刀尖上的艺术,下刀之后没有回头路。“像比较难雕刻的人物,要用心琢磨人物在不同姿势、不同大小下的头和手比例等。”陈德丰告诉《南方》记者,唯有努力,没有捷径。

  靠着踏踏实实的努力练习,陈德丰在短短三年后便学成出师,创办了“德丰木雕作坊”,开始自带团队承接各类木雕工程。一步一个脚印,陈德丰在“冷门”的木雕工艺行业中寻到了热爱。

  “刚开始我是想学习一门手艺,到现在我已经爱上了木雕艺术创作。”陈德丰笑着说。

  30多年的执槌创作,陈德丰积累了丰富的木雕艺术创作经验,娴熟地掌握了通雕、圆雕、浮雕、沉雕等各类技艺手法。他的作品内涵丰富,涉及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各种题材。难得的是,他善于将现代思想理念与传统艺术文化结合创新创作,在精益求精的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陈德丰的木雕作品《篓趣》,在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上海)传统技艺展中荣获“国匠杯”金奖

  每天上千次的雕琢

  中国的木雕流派众多,潮州木雕、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是最为著名的中国四大木雕。虾蟹篓是潮州木雕最有特色的题材之一,同时也展现了潮州木雕的最高技艺。

  2017年7月,一件名叫《篓趣》的木雕作品在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上海)传统技艺展中荣获“国匠杯”金奖。这件以虾蟹篓为主题的作品,是陈德丰耗时两年多创作完成的,展现了鱼篓中的龙虾、螃蟹在出水瞬间的状态,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实际上,这些活灵活现的虾蟹都是从重达上百斤的整块原木演变而来的。陈德丰坦言,创作最难的地方是雕刻出篓中有虾蟹的镂空效果,这个时候就要用到立体通雕的手法。

  “上百斤的木头要先大致打胚到50多斤,然后再把木胚垫在脚上,一手抱着一手雕刻。这个时候要控制好力度,不能打断木头。一天下来,刻刀要刻上千次。”陈德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特别是修光(精雕)的时候,抱着几十斤的木雕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由于不能将平面图纸贴于根雕上,陈德丰还要用心、用脑构图。一边雕刻一边构想,错走一步都有毁掉作品的风险,对陈德丰而言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

  30多年的职业生涯,陈德丰苛求细节,一刀一刀刻出大量经典作品。2009年至2019年间,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他共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11次金奖和1次特别金奖,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1次金奖,在“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获得8次金奖。

  在刀尖创作之外,陈德丰还潜心钻研木雕工艺理论,用笔尖书写创作心得。其中《潮汕传统建筑的“斗艺”趣谈》《创作木雕的体会》《木雕所表现的艺术生命力》《惠来木雕的传承和创新》等10多篇论文先后刊登于专业刊物《广东工艺美术》。此外,他还鼓励动员团队成员及同行艺术师撰写发表创作心得论文,传承木雕文化。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陈德丰希望传统艺术能走进千家万户。

  让传统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在陈德丰看来,非遗传承人的头衔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如何让技艺传承下去?如何让传统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这些年来,陈德丰一直在思考。

  木雕工艺美术人才奇缺、分散,跟不上木雕工艺的发展和创作,这是潮州木雕传承面临的难题。2008年7月,陈德丰组织成立“揭阳市惠来县工艺美术协会”,发展会员50多人,涉及木雕、金漆画、嵌瓷、剪纸等诸多传统艺术创作领域。

  “让传统艺术走进千家万户,传统艺术才会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传承下去。”陈德丰说。

  30多年的从业生涯,陈德丰不忘匠人初心,积极履行一位木雕艺术传承人的责任,大力培养学徒。他经常带领团队及学员到福建莆田等工艺美术创作基地学习交流,并聘请工艺美术师到场指导培训。他培养出一批批工艺美术人才,其中徒弟方喜清等人获得了揭阳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有的徒弟已能独当一面,自主创业、带徒授艺。

  2011年8月,陈德丰又主持创办了“惠来县德丰木雕工艺美术培训中心”,以此作为非遗研究机构,邀请省市专家开展专业辅导、课题研究等。这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木雕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了10多位工艺美术师。

  陈德丰的学习探索之路也从未停止。他在思想上坚持传承创新,在技术上坚持攻关难题。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陈德丰建立了一座集生产创作、学习培训、展示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传承基地。其中陈德丰的个人工作室,在2019年被广东省总工会命名为“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在陈德丰看来,创新工作室不仅是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和发明创造的场所,也应当成为培养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的场所。

  “潮州木雕是个辛苦的手作行当,我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参与到传承事业中来,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陈德丰感慨道,下一步,他还要继续做好“传帮带”工作。

  现在,陈德丰的大儿子子承父业,投身潮州木雕创作。“年轻人给传统手艺带来了一些新的改变。我们开始利用电脑设计一些木雕样式并应用到普通的家具设计当中去,让这种传统艺术出现在普通家庭中。”陈德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未来要用木头讲好更多故事。

  

  总策划丨冯建华 石雄东

  统筹 | 郭芳 宋善斌

  执行 | 刘龙飞 郭佩霖 夏梦 温柔

  史成雷 李卓华 卢益飞

  本期报道 | 温柔

  视觉 | 曹力思 林晓龙

  校对 | 杨明珠 潘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