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广州“东园”红色基因 续写工会工作新篇

2021-03-15 来源:南方工报
分享:

  对于广东工会人来说,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东园”是一个念兹在兹的出发点,也是激情在斯的目的地。位于东园横路5号的广东工会大厦,是广东省总工会所在地。东面隔壁的东园横路3号,有一幢民国风格的两层红楼伫立着,这便是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的一部分。从此处向东北方向步行数百步至越秀南路89号,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而在越秀南路与东园横路交界处,还有另一个“红色打卡地”:团一大纪念广场。1922年5月,中国共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

  “团一大广场”,如今还是广州地铁六号线的一个站。从团一大广场地铁站A出口走出来,迎面就能看到一个名为“东园文化广场”的在建项目工地。根据规划,东园文化广场将整合省港大罢工纪念馆、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以及团一大纪念广场等红色地标,打造成为广州近现代史迹的集中展示基地。

  届时,广东省总工会的所在地,将变得更加醒目。

  史迹寻踪

  多少风云旧事 都在东园发生

  毗邻珠江的东园一带,曾为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私家园林,红楼,则是他所建的花园别墅。

  上世纪二十年代,这一“私人领地”,成为了革命基地,中国共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省港大罢工乃至成立之初的中华全国总工会,都与东园结下不解之缘。

▲全总旧址 单位供图

借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的春风,1922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这天,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东园召开。全国团员青年、工人代表1500多人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大会选举施存统为团中央书记(第一任)。

  而红楼之“红”,也很快易色为革命之“红”。省港大罢工爆发后,红楼曾被工人纠察队作为礼堂和宿舍使用。而罢工委员会,就设在红楼隔壁北面的另一幢楼中。如今,红楼已被辟为省港大罢工纪念馆。

  省港大罢工爆发于1925年6月,持续一年零四个月,参与工人总数多达25万人。省港大罢工纪念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工运史。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广东工人运动高潮迭起。1925年,因抗议共产党人、工运领袖顾正红被日本人枪杀,上海爆发五卅运动。6月1日,中共中央向中共广东区委下达举行援沪同盟罢工的电令。2日,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广州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6月上旬,由邓中夏、苏兆征、杨殷、杨匏安、黄平五人组成的“中共党团”,作为罢工的指挥机关,前往香港组织罢工。6月中旬,中共广东区委又指定冯菊坡、陈延年等6人组成党团,负责发动广州洋务工人罢工和组织接待香港罢工工人。

  6月19日,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香港的罢工工人不顾英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威胁,回到广东各地。在广州,工人们也遥相呼应。6月23日,广州人民举行大规模反帝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行经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西桥口时,遭到英军开枪射击,英法舰队也随之开火,当场打死50余人,重伤170余人,轻伤者众多,此为沙基惨案。沙基惨案的发生,更进一步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义愤,更多的工人加入了罢工行列。

  为有效地领导罢工,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广东区委成立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罢工委员会,作为罢工的最高议事机关和最高执行机关,下设工人武装纠察队等机构,苏兆征被选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

  随着罢工斗争不断深入,罢工委员会也不断调整策略,以“凡不是英货、英船及经过香港者,可准其直接来广州”为原则,实施“单独对英”的中心策略,从政治上分化、瓦解帝国主义之间的防线,进一步孤立、打击英帝国主义。

  1926年10月10日,省港罢工委员会发表停止封锁宣言,决定自动停止罢工。这一天,广州市30万民众举行盛大集会,拥护停止封锁、结束罢工的决定,至此,省港大罢工宣告结束。

  此后,1926年11月,东园建筑被反动分子纵火焚毁,仅存东园门楼。

▲东园门楼 单位供图

  “波澜壮阔的省港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实践。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属罕见。”省港大罢工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省港工人成为反帝大潮的执行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与党的初心使命一致;经此斗争,更多工人加入党的队伍,成为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与省港大罢工纪念馆一路之隔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则记录了中国工运史上的另一段峥嵘岁月。

  据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原为惠州会馆,1924年1月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在地。1925年5月,五卅运动前夜,为迎接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址设于广州。大会选举组成了全总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推选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邓培、郑绎生为副委员长,邓中夏为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当年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迁入惠州会馆办公。

  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不久,便在广州成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加强对罢工的领导,时为1925年7月3日。

  在广州期间,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培养和锻炼了大批工运干部,推动全国工会的发展和统一,有力地巩固了广东革命政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推动大革命走向高潮,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色传承

  东园文化广场 广州近现代史迹集中展示地

  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原地重建红楼,次年6月,在此地设立纪念馆,制作省港罢工基本陈列,对公众开放。

▲省港大罢工纪念馆 林景余/摄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红色革命遗址,2018年3月被确定为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讲好中国故事”,一直以来,省港大罢工纪念馆深耕馆藏文物和大量史料,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挖掘文物历史内涵,展示工运领袖生平事迹。

  省总工会亦高度重视省港大罢工纪念馆保护工作,多次拨出专款对其进行维修保养,加强服务管理,切实发挥好红色革命遗址的宣传教育功能。2020年2月,省总工会再次拨出专款对省港大罢工纪念馆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今年6月将面向公众重新开放。

  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期待着,通过对旧址原有基本陈列进行改陈布展,努力打造体现时代要求的红色主题精品陈列展览,力争全面、客观地展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发动的省港大罢工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工运史中的历史地位,突出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运实践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宣传党的伟大功绩。

  而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第一个总部所在地,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址在新中国成立后亦经历多次修缮,并辟为纪念馆,于1959年10月对外开放。1988年,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栋榕树掩映下的鹅黄色西式小楼已成为游客、市民走访参观的热门红色景点。

  记者探馆发现,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已从2019年8月开始进行维修保护及提升改造工作,将于今年5月1日重新开放。

  另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展示广州作为近现代革命起源地的重要地位,广州市委、市政府在东园旧址附近修建了团一大纪念广场,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场所。2012年5月8日,团一大纪念广场正式落成揭幕,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团队仪式教育活动阵地、团员青年便民服务窗口。

  2020年,总投资9.15亿元的东园文化广场项目正式开工,项目以团一大广场为核心,东至越秀南路,西至湛塘路,南至东园横路,北至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记者现场看到,从南往北,分别有东园门楼、省港大罢工纪念馆、团一大纪念广场、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等红色地标。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东园文化广场将于今年7月部分开放。毫无疑问,待项目完全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广州近现代史迹集中展示地,也是市民和职工的休闲文化广场。

  工会之履

  续写新时代广东工会维权故事

  一直以来,地处“东园”的广东省总工会传承着红色基因,全心全意为职工维权,打造出多个广东特色的工会维权品牌。

  据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张振飚介绍,近年来,省总工会组建了超过7000人的广东工会劳动关系信息员队伍,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舆情信息收集,做好劳资纠纷预警预防预报,防范化解劳资矛盾风险。组建了70人左右的省总工会维权维稳专业队伍,人员来自省总有关业务部门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等6个经济体量大、劳资纠纷相对多发的市总工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平时由各市总工会管理使用,发生重大劳资纠纷时省总工会统筹调度,形成处置职工群体性事件的“拳头力量”。

  建立“法院+工会”化解劳资纠纷沟通联系制度。省总工会在全国率先推广“法院+工会”模式,为职工维权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广东省各市、县(区)法院普遍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站,由工会指派律师进站驻点,协助法院开展劳动争议案件诉前、诉中调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目前全省县级以上工会和法院均已建立沟通联系制度,全省各市、县(区)法院普遍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站,共158个,308个纠纷化解巡回服务点,共有2511名调解员参与劳动争议化解。近一年来劳动争议调解案件118697件,调解成功77716件,调解成功率65.47%。

  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工会律师团——广东省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打通职工维权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服务职工落到实处。目前全省工会律师团成员已超过2000名,其中有1396余名工会律师担任2328家企业工会法律顾问。据统计,2020年全省工会律师团累计举办法律宣传活动和法律培训1800多场次,培训职工和工会干部18万人次,解答法律咨询7万人次,代理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案件近3000件,调解劳动争议2000多件,协助1200余家企业工会和工业园区(社区)工联会审查修改规章制度,涉及职工61万人。

  以服务职工为目标,打造12351广东职工热线服务平台,取得良好成效。热线服务平台设立了专业律师和客服为全省职工提供全天全年无休的接听服务,实现“集中接听、分类处理、按时办结、专项督办”的一站式便捷维权服务。在东莞一家制造企业打工的郑刚,自入职以来,经常被公司克扣节假日工资,多次找公司方反映情况都没有下文。2019年7月31日,郑刚一怒之下辞职,但厂方却一直拖欠着他最后两个月的工资以及节假日加班工资不予支付。百般无助时,郑刚于7月31日致电12351咨询。不曾想,打了这一通电话后,郑刚在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厂方同意支付被克扣工资的通知,8月1日下午他就领取到了1.3万余元。“没想到钱拿得这么快,这真是一个切切实实为职工服务的平台!”困扰多日的劳资纠纷在一天之内得到解决,郑刚感慨不已。据统计,2020年,热线服务平台共接听电话14.5万多通,为4779名职工成功追讨应得权益4094万元,累计交办处理2257件求决类工单,电话回访满意率98.2%,受到广大职工的普遍好评。

  职工心语

  中共党员、省总工会维权工作部一级主任科员张华平:

  “我每天上班路过时都忍不住多看红楼几眼,感觉在省总工会工作非常光荣和自豪,工会的红色基因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和传承。工运事业始终同党的事业紧密相连,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接待处理过多起劳资纠纷案件,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为小李父亲维权的案件。小李的父亲是建筑工,施工时不慎受伤,面临高额的治疗费。公司老板拒不承认劳动关系。省总工会为小李的父亲申请了困难补助和免费法律援助,协调两位经验丰富的工会律师帮助其维权。最终,经过仲裁、法院一审、二审,最终确立了劳动关系,帮助其争取到了工伤保险基金先行垫付,并成功向公司追讨了工伤保险待遇153万元。站在建党10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一名工会干部,我将不忘初心,始终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职工做好维权服务工作,为续写新时代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篇章作出自己的贡献。”

  策划:南方工报编委会

  文本统筹:全媒体记者 詹船海

  执行采写:全媒体记者 许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