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人联合的新纪元”到广州职工大学堂

2021-03-01 来源:南方工报 王艳 彭新启 詹船海 罗瑞雄
分享:

  开栏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奋斗,沧海桑田;南粤大地,风景更好。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重温百年大党的奋斗之路,重点展示在南粤大地上党和人民事业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昂扬唱响广大职工群众勇往直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赞歌。

  作为中国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广东有着丰富的红色党史和工运史遗存,以及红色人物的足迹事迹,为广东工会和职工提供了无限前进动力。按照专栏要求,从即日起,本报推出“岭南红土 粤工传承”主题报道,派出全体全媒体记者奔赴全省各地寻访红色遗址,探史寻踪,讲述革命和传承故事,关注工会人在党的领导下一路奋进、书写好新时代红色工运史的历程。

▲ 戳视频,探秘“一劳大”

  正是广州木棉绽放时节。2月23日,记者跨过海珠桥到达珠江南岸滨江西路230号,“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映入眼帘。这是一幢4层的白色老洋房,1922年5月1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以下简称“一劳大”)便在此召开。1921年8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一劳大”便是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召开的。

  为促进工人团结,召集大会的原则是:“不分何党何派,只要是工会便邀请其参加。”此次会议开创了全国工人联合起来的新纪元,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中国的工人运动从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3.jpg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    彭新启/摄

  史迹寻踪

  中国工人首次在此实现联合

  “这所房子曾经是广东机器工会办公场所。“一劳大”旧址工作人员介绍,整个旧址由南北两幢建筑组成,北面的西式混凝土建筑是当年的广东机器工会会所;南面的大礼堂是当年召开“一劳大”的会场。记者看到,礼堂空间轩敞,为中式金字顶砖木结构。据介绍,此礼堂由海内外机器工人捐资建成,前身是一个普通的盐仓。1921年春,广东地区的共产党人谭平山等曾在这里创办工人夜校、开展革命活动。

  1922年,全国工人运动已是风起云涌。1921年年初,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胜利,鼓舞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信心。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但全国没有统一的工人团体,各地罢工多是分散、零星的斗争,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召开一次有各工会代表参加的全国劳动大会,商讨建立全国工会统一组织的问题,并将会议地点选在了工运基础较好的广州。

  1922年5月1日下午,“一劳大”开幕。史料记载,参加“一劳大”的代表共173人,代表了12个城市、110余个工会组织、34万名有组织的劳动者。大会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主任张国焘主持,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主任谭平山在会上作了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著名工运人物如李启汉、邓中夏、苏兆征、林伟民等均与会。

  经过6天的会议,大会通过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宣言》、《罢工援助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决议案》、《八小时工作制案》等十项决议案。大会宣言称:“这次大会所讨论的事件,都是全国工人们的切身问题。”例如,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议案,这项保护工人身心健康的制度在中国首次正式提出,但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得以实施。

  如今,“一劳大”旧址二楼设有广州工人运动历史陈列馆。记者在馆内看到,出版于1922年5月3日的《广东群报》刊登了《全国劳动大会已开幕》的消息,消息描绘会场情形: “中央悬挂一大面红旗,两旁有大红横幅一张,左边书着‘世界劳动者及被压迫着的民族联合起来’”,右边书着‘打破军阀主义打破帝国主义打破资本主义’,堂中悬挂一大红星及小红旗无数……”

  时光飞逝,史迹鲜明。馆内丰富的史料实物见证当年广东工运实况,也说明全国工人联合起来成立统一组织的必要。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工会会章:广东总工会会章、广东打包工会(联益堂)章、广东省四会柴杉竹放运工会章、广东台山木匠花板建筑工会公章分会章、广东洋装金银器学徒工会章……另有首饰行业使用的天秤、洗衣工会的手摇脱水机、理发工会的理发凳、茶居酒楼工人使用过的铜托盘等见证劳动和工会的实物。

  以上实物,呈现出各个行业工会通过联合争取权益的历史片段,而工会联合抗争获得合理权益也有实效。据墙上的一份《 广州早期罢工统计表》显示,在1921年5月至1922年2月,牛肉等27个行业都开展了罢工活动,9成以上都成功争取到加薪,最低为1.5成,最高的有5成,人数最多的是建筑行业:1921年8月16日,9400名工人成功争取到加薪4成。

  红色传承

  “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在此开办

  新中国成立后,“一劳大”旧址曾是广州业余大学。2006年,广州市进行第四次文物普查时,“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的身份被正式确认。

  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广州市总工会斥资对“一劳大”旧址进行原状维护,并新添了“城市之光·工运之路1840-1927年广州工人运动纪实”等主题展览,也就是如今的广州工人运动历史陈列馆。2011年11月4日,“一劳大”旧址揭幕。

  “光是作为历史文物保护和展览是不够的,将老房子合理地使用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传承和活化的作用。”广州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余少东告诉记者,2018年,在广州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广州市总工会在“一劳大”旧址开办了“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组织开展成体系的宣讲活动,打造出一个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

▲ 广州市总工会在“一劳大”旧址开办了“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  彭新启/摄

  2018年4月,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在“一劳大”旧址正式挂牌。“宣讲活动每周在讲堂开展,主要以6+X的方式开展,具体包括:瞻仰一次旧址、参观一次展览、观看一场专题片、重读一段党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加一场宣讲学习及观看红色展演。” 据介绍,广州市总工会着力打造了3支宣讲队伍:一是由广州市委讲师团和高校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宣讲团;二是由一线青年职工组成的职工志愿讲解服务队;三是打造一支由100多位劳模工匠组成的劳模工匠宣讲团。据统计,自开办至今,讲堂共开讲近500场,接待学员近4万人。此外,还创新开设 “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流动讲堂,已组织劳模工匠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百场巡回宣讲,走进高职院校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以“云宣讲”的形式,在网络平台直播劳模宣讲,单场最高观看量超过300万人次。

  目前,“一劳大”旧址已活化成为中国工人运动革命传统教育暨研究基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党史教育基地、广州市学校思政课教学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全国各地的工会人甚至专程到广州“一劳大”旧址参观学习。

  工会之履

  广州职工大学堂在此挂牌

  “一劳大”旧址不仅是广州开展红色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还是广州市总工会开展职工提素活动的一个“网红场地”。2011年11月,为了满足广大职工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进一步提高广州市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广州市总工会还在“一劳大”旧址挂牌成立了广州职工大学堂,利用周一至周五晚间和周六日等时间开设课程,免费为全市职工提供文化、技能培训、图书阅览、法律咨询、网上学习等全方位服务。据统计,“一劳大”旧址的广州职工大学堂每年开课200余节,每年培训学员超过一万人次。

2.jpg

▲广州市总工会邀请劳模代表在“一劳大”旧址作事迹报告

  目前,广州职工大学堂已在全市开办39个大学堂校区,每月开设800多门课程,为职工提供“就近学习、业余学习、兴趣学习、自愿学习、免费学习”的便利途径。在此基础上,开发网上报名系统,方便职工依据需求和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免费报名学习。这一报名方式打破了单位、课程数量等限制,摆脱了“派任务”式被动学习模式,绝大部分课程在公布一周内就被一抢而空,实现了职工学习从“单位指定”向“自主参与”,从“层层上报”到“一键完成”的转变。此外,广州市总工会还在“广州工会”移动客户端开设“职工微学堂”,设置各类课程7000多门,免费为职工提供优质便捷的线上培训,实现随时随地“掌上学习”。自开办以来,广州职工大学堂累计开设课程超过2.8万门,培训职工超过152万人次。针对远离市区的农民工,还通过送课进基层服务,每年送课超过200门,培训人数超过13.6万人次。

  职工心语

  中共党员、“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工作人员陈雪玲:因为追求梦想,来到广州这座城市求学。因为热爱历史,来到“一劳大”旧址工作。“一劳大”开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新纪元,在这里工作,既能找回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又能接过老工会人的历史接力棒,为竭诚服务职工贡献一份力量。

  策划:南方工报编委会

  文本统筹:詹船海

  采写:全媒体记者 王艳 彭新启 詹船海 通讯员 罗瑞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