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友工:发电机组稳定运行背后的“最强大脑”

2019-11-21 来源:南方工报 记者林婷玉 通讯员陈佩珠
分享:

  “烟道消防门研究项目、机组深度节能研究项目、煤质在线监测项目……”走进姚友工劳模工作室,就能看到小白板上写了一列正在研究攻克的科技项目清单。“这些都是工作室团队2019年要解决的问题。”姚友工说。

  自1987年进入华能汕头燃机电厂至今,姚友工已经与锅炉打了32年交道。如今,他是华能汕头海门发电公司生产管理部的锅炉专工。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持续钻研行业瓶颈,曾获得第八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第六届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获得5项发明专利。2018年,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

  积极探索,建标准实现5年零爆管

  “高温、高压的特种设备风险大,得靠过硬的技术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才能保障安全运行。”姚友工介绍,锅炉是电厂的核心设备,煤转化成蒸汽才能驱动发电设备运行。作为核心重要部件,锅炉中的作业环境差,能见度低,一旦发生爆管,需要整个机组设备停下,冷却后等锅炉专工架钢架进入检查,整个过程需耗费至少5天,损失高达上千万。

  为实现锅炉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和节能减排,姚友工积极致力于探索建立适应超超临界百万机组的四管防磨防爆品质管理标准,通过几年的不断研究、总结,在强化多项预控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基础上,有效提升了超超临界机组四管防磨防爆管理的制度标准化、装置规范化、流程程序化、技术标准化、行为规范化管理水平,形成了一套有效的PDCA闭环管理标准模式。该模式实现了连续五年锅炉零爆管的优秀业绩并连续三年获得国家能源局全国发电可靠性A级机组(火电1000MW级),4号机组计划检修后安全连续运行539天更创造了百万机组新纪录。

  自锅炉防磨防爆PDCA管理平台构建实施以来,电厂防磨防爆管控水平持续巩固、螺旋上升。

  聚焦减排,提升超低排放改造成效

  作为锅炉专业带头人,姚友工全程参与电厂四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为实现“烟气深度冷却”为目标,他将低低温除尘增效,脱硫增效和协同脱除三氧化硫、汞污染物功能进行创新性整合,在国内百万机组首次实现前后小分区低低温电除尘综合提效;在国内大型机组首次实现采用氟塑料WGGH取代容克式GGH;按照三级换热器思路,在脱硫入口加装二级烟气冷却器,实现烟气深度节能优化。

  面对改造项目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姚友工带领团队“白加黑”、“5+2”全过程协调管控并破解难题。在第一台机组改造过程中,由于受场地制约,WGGH加热器大模块要用大型吊机吊装,工期需10天,严重影响了整体工期。于是,他带领项目组成员经过两天两夜的论证与测绘,制定出一系列模块侧面吊装和立体作业方案,实现三维立体施工,缩短工期30天,减少大型吊机租赁费至少150万元,为提前完成四台机组改造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425天的日夜奋战,姚友工带领项目组通过跟踪协调、管理优化、层层把关,整整缩短工期一个月,提前完成了国家节能减排“提速扩围”任务目标,使海门电厂成为广东省最早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百万机组电厂。

  勇于创新,推动新技术应用和发展

  锅炉是燃煤发电机组的主设备,空预器换热元件因高温产生蘑菇状形变,漏风一直成为行业一个老大难问题。为攻克这一问题,姚友工创造性地提出空预器不变形恒定漏风率密封技术,并在空预器改造过程中,高温环境下深入空预器内部,多次测量、不断调试、组织开展技术分析、实时监督施工工艺,最终顺利完成改造任务。该技术有效扭转了常规性密封技术的低负荷段高漏风率问题,实现了不同负荷段保持较低漏风率,且密封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免维护。

  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姚友工开发并在电厂成功应用《基于动态数据库支撑的大燃料全流程管理平台》,实现煤场精细掺烧配煤,做到燃料“堆、存、取、配、送、烧”全流程监督、控制策略优化,保证在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达到最优,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燃料的堆放损耗。综合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获得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

  追求进步,提升自己培养人才

  作为锅炉专业带头人,姚友工依旧坚持不断学习专业,保持与时俱进和对新技术的灵敏嗅觉。同时他善于总结,在技术创新成果和理论研究上屡获佳绩,先后获得《一种用于烟风道内支撑连续的节点板及其施工方法》等5项技术专利;各类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8项,其中《基于动态数据库支撑的大燃料全流程管理平台》荣获2016年(第八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

  此外,姚友工还努力促进电厂专业人才成长和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技术交流,举办专业培训讲座,积极推动“姚友工劳模工作室”建设等,带动技术人员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优能力,实现个人、团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