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念好“七字诀” 实施“五全法” 有效实现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2020-06-03 来源:惠州市总工会 沈 莹
分享:

  惠州市总工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重要指示,坚决落实省总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念好 “ 七字诀” 、实施 “ 五全法 ” ,精准发力、协调联动推进工作。 

  牢记一个“责”字,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

  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将其列入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市总工会党组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有序推进。成立了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任务部署和督导会议推进工作落实。先后出台了《深入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摸底调查活动的通知》、《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完善惠州市工会法律服务事项补贴支付暂行办法的通知》、《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编印了《惠州市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文件汇编》,对关键环节进行细化,为工作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强调一个“全”字,夯实工作基础

  为确保 “  一个都不能少  ”的总目标,惠州市总工会创建了建档立卡 “  五全法  ”  。  

  一是全员培训  。 2017  年集中轮训  20  余场次,确保准确掌握各项规定、标准和方法,此后每年组织专项培训。

  二是全面摸排。对所有纳入帮扶的困难职工进行全面摸排。 

  三是全面核查。 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核查。

  四是全程督导。市、县总工会对解困脱困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导。

  五是全面建档。对困难职工重新认定,列入帮扶,完成建档立卡。通过核查,建档立卡困难职工户数从 2016 年 10月31日的5641户,核准到 2017 年 12 月 31 日的 1134  户。

  突出一个“细”字,摸清困难职工户底数

  严格按照  “ 一访二看三核四评 ”  的工作程序开展工作。

  一访即两人一组入户调查;二看即看家庭主要成员收入支出和财产情况,核定家庭成员数及就业、读书、疾病情况等;三核即通过干部、群众和亲朋好友进行核实;四评即基层工会对困难职工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评议,评议结果须公示七天,力求将困难职工情况摸清摸准。 

  严格一个“准”字,准确认定,精准施策

  根据困难职工的具体致困原因精准施策,分类帮扶。对于能纳入低保的,协助纳入低保;对低保边缘户和经救助仍然困难的职工,加大生活救助力度;对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就业的,通过培训或职业介绍帮助就业创业;对因病致困的,通过大病帮扶或二次医保等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进行帮扶;对因子女上学致困的,实施助学帮扶等。

  依靠一个“联”字,全面形成工作合力

  市总工会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推动建立了由十三个部门组成的市政府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席会议制度。印发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通知》,每年年召开联席会议推进工作。市财政三年共安排  570  万元帮扶专项资金;协调市慈善总会每年安排  30  万元救助因重特大疾病至困的职工;协调劳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关键一个“实”字,突出工作实效   

  印发了《惠州市总工会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根据惠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时调整帮扶标准。从今年开始,市总工会每年投入本级经费不低于 150 万元,用作全市 79 个镇(街)、工业园区职工服务站的项目经费补助,重点用于困难职工帮扶。疫情发生后,市总工会投入 500 万元防疫资金用于帮扶慰问、全额返还市总本级工会经费留成部分约 1500 多万元、在“惠工会”App  平台  中设置“惠州招聘”和 “  心灵  e  站  ·  抗疫版 ” ,推进防疫、复工复产与解困脱困工作有机衔接。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发现了一名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困难,市总工会迅速提供“紧急救助帮扶金”、协调康复机构优先提供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并按照标准为其建档立卡。   

  注重一个“动”字,实行动态管理   

  每季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困难职工档案,在 2017 年核准的 1134 户基础上,先后为新增的 527 户困难职工家庭建档立卡(存量加增量共计 1661 户);已解困脱困的 1422 户(含存量 1111 户,增量 311 户)及时核销。确保困难职工得到及时帮扶,应援尽援。

  2017  年底以来,全市在档全国级困难职工户数从 1134  户,下降到当前的 239 户(其中存量 23 户,增量 216 户),存量完成三年解困脱困目标任务的  97.97% 。今年初召开的惠州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市在档存量户在  6  月底前全部完成解困脱困;在档新增或返困户,同步解困脱困,确保三年攻坚战圆满收官。

  (编辑:桓秋瑜)